厚植绿色根基 壮大“美丽经济”

——关于辽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秀美宜居生态环境的报告
辽宁日报 2022年10月07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陈博雅

题记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再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牢记嘱托,实践作答。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辽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美丽经济”不断壮大,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金秋时节,阜新市彰武县大冷镇上三家子村的沙化生态治理基地里,金色稻田在秋风中摇曳,如同一片黄灿灿的海洋。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今这片即将迎来丰收的稻田,过去曾是被称为“沙窝子”的风蚀沙地。

类似的巨变,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部的敖木伦湿地公园也能看到。茂密的芦苇丛随风荡漾、山林与河湖交相辉映、河中的岛屿青葱翠绿……林护河、水润林、景映水的生态景观,引得游人流连驻足。如今这处“高颜值”的湿地公园,过去也曾是无人问津的荒地和滩涂。

“辽宁,变绿了,也变美了。”生态的改善,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到欣喜。

环境之变,源于思想之变。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极端重要性。

极端重要性,首要在责任。辽宁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必须筑牢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极端重要性,指向在发展。绿色低碳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绿水青山本身就蕴含着“金山银山”。

极端重要性,落点在民生。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

“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干‘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省委主要领导表态坚决、掷地有声。

“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又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更高的标准建设好生态文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清晰。

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短板、积蓄发展力量。

2021年,辽宁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优”纪录,全年321个“好天”,较2015年增加47天;辽河流域水质达到良好水平,创有环境监测数据以来最好纪录;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91%,比2015年提高9.1个百分点。

今年6月,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辽宁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辽宁践行“两山”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得到新的鼓舞和鞭策。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从“满眼绿”到“满山果”,辽宁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绿色发展优势稳步提升,百姓的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