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平
今年9月10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恰逢此时,关向应故居纪念馆第五次改陈布展顺利完成,改陈后的纪念馆通过2000平方米展厅、572米展线,全面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关向应同志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襟怀坦荡的高尚品质。
关向应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辽宁省金县(现大连金普新区),是从辽宁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为纪念关向应,传承好红色基因,1964年在关向应的出生地,遵循原样复原的原则复原故居并建成了关向应故居纪念馆,50多年来,纪念馆先后经历四次改陈,展览规模不断扩展,展出的文物、展览的方式不断丰富,2009年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参观者都在50万人次以上。
大连金普新区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兼关向应故居纪念馆馆长王海军说:“根据相关精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应定期更新展陈。”
相较于此前的布展,这次改陈后,“浸入式”九大场景的引入是突出亮点。在关向应故居纪念馆第四展厅,改陈团队根据关向应与贺龙、任弼时等带领红二、六军团参加长征的革命经历,精心制作了“抢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等大型场景,通过人物雕塑、配景和背景画,再结合影像、灯光等媒介营造出大型沉浸式空间,真实再现了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将关向应在极端困苦的境遇中坚毅、从容、达观的革命领导人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现出来。
王海军说:“这次的改陈布展,可以说由过去的‘看图式呈展’,变成‘多媒体’‘沉浸式’多种形式综合呈现,参观者走进展厅,就会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直观感受。”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的主展馆展览整体分为“民族忧患 历练成长”“初出茅庐 方显才华”“艰难转战 湘鄂川黔”“艰苦卓绝 长征会师”“抗日到底 开赴前线”“鞠躬尽瘁 精神永存”等六大部分共22个单元,展线上布置了3幅油画、10幅国画连环画、350余张图片、20个雕塑及9个场景,生动再现关向应同志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其中展出的160余件展品创下了纪念馆展出文物数量的新高,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展出。
在“艰苦卓绝 长征会师”部分,展出有一件铝锅(复制),原件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伴随关向应同志走过长征路的珍贵藏品,为国家二级文物。
1935年11月19日,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踏上了长征路。担任第二军团政委的关向应考虑到长途转战的需要,便带上了这口轻便耐用的铝锅。关向应病逝后,铝锅由延安王家坪的白玉堂收藏。1958年由白玉堂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此外,还有一支“向应式步枪”(复制件)。1946年,晋绥兵工二厂以美国小口径半自动步枪为基础,与七九步枪结合,改进枪械的结构,于当年7月研制出一种自动调栓的半自动步枪。当时正值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关向应病逝,为了纪念,晋绥兵工厂将此枪命名为“向应式步枪”。该型步枪仅生产7支,现仅存的一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据王海军介绍,在这次改陈过程中,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新征集历史图片和文献档案100余幅,复制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共六大纪念馆等单位涉及关向应生平的珍贵历史文物85件,使展览更加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关向应同志的革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