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门户” 打造增长极

——关于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报告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19日

本报记者 赵婷婷 刘 璐

题记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2020年11月,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并在不久后印发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作进一步说明——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融入大格局,推动大发展,如今,辽西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密切,通道融合对接加速推进,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科研合作集聚发展动能,互动合作发展态势加快形成。

“欢迎来到秦皇岛市!”初秋,采访车刚驶入葫芦岛市东戴河新区,记者就收到了来自河北省的短信提示。这里与京津冀联系之紧密,由此可见。

在东戴河新区,地缘上的“近”、区位上的“优”,正在成为合作上的“融”、发展上的“势”。

“这里成本低、对京津冀市场辐射力强,是我们落户于此的第一考量。”聊起为何将企业从北京迁至东戴河,绥中泰德尔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晶风趣地说,“我们算是新时代的‘闯关东’吧。”

在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新移民”正在不断涌来。“仅5、6、7三个月,我们就转化了20多个项目,大部分来自京津冀等地区。”辽宁(东戴河)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高杨说。

放眼辽西,发生在东戴河的故事,只是组成阜新、朝阳、葫芦岛融入京津冀这篇“大文章”的一个个小“段落”。

东北振兴,为我国区域发展“四大板块”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重要一环。

2018年,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

殷殷嘱托,如何作答?

俯看中国地图,若欲联手京津冀,则辽宁是东北的前沿,而辽西更是前沿中的前沿:陆接壤、海相连。

基于此,2020年11月,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辽宁首次提出,要“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怎样“融入”,以何“先导”?省委主要领导指出: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今年年初,《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

俯身山水阔,落笔天地宽。

辽西三市抢抓机遇,驭风疾行,乘势而上。上半年,朝阳、阜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3.2%、3%,均超全省平均水平。葫芦岛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时至势成

共和国的版图上,东北为雄鸡之“首”,华北处雄鸡之“心”,而辽西地区则是连接二者的“咽喉”。

阜新、朝阳、葫芦岛,辽西地区的三大重镇,从沿海到腹地,三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业有基础、农业有特色。然而,多年来,这些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谋求新突破的今天,三市能否迸发活力、迎头赶上,不仅关系辽西一域兴衰,更关乎全省发展大计。

时代大潮涌,春风扑面来。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四年之后,总书记来到辽宁,强调要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

两大国家级战略交汇叠加,让处于京津冀产业转移半径最短承接区域之一的辽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辽宁着眼大棋局、落子关键处,“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成为我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一大板块,并先后写进“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有行动,国家有支持。

2020年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建设“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文件明确提出,辽西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方向,(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