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让抗联精神“回声永存”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16日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本报记者 赵 雪

提示

一条大河的影子从模糊变得清晰,几十根直入云霄的白桦树映入眼帘,天际袅袅飘来一声声呼唤,密营里,东北抗联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带领女战士们正忙碌着。白山黑水间,溪水滋养着峭壁上的花蕾,战士们从前线归来,带回了缴获的武器,也带回了欢乐和希望。

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第一幕的一个场景。这部首演于2014年的芭蕾舞剧再现了“八女投江”这段感人的故事,更带着观众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抗联将士的生活当中。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广为人知的“八女投江”的故事中的八位女战士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根据她们的故事创作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从2012年开始启动创作,到2014年首演,对于这部剧的主创团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芭蕾舞剧的创作,更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东北抗联精神之魂。

曲滋娇:让抗联女战士形象登上芭蕾舞台

在辽宁芭蕾舞团,“红色”一直是根植于骨血的基因。2012年,曲滋娇出任辽芭团长。上任之后,她主抓了大型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创编。

如今,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曲滋娇说,她一直很关注东北抗联的这段历史,并久久为之感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东北抗日联军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黑土地的英雄。而选择“八女投江”的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可以完美地诠释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八位年轻的女战士,她们对党无比忠诚,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抗战,最后与敌人血战到底,她们就是东北抗联精神最好的展示!我们今天生活在白山黑水这块土地上,有责任把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抗日故事用芭蕾舞剧表演形式展现在舞台上!”曲滋娇说。

因为人物多、结构复杂,《八女投江》创作难度很大,但曲滋娇觉得这件事值得做,她特意找来了国内著名舞剧编导王勇、陈惠芬夫妇,他们将剧中的12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梳理,深入地开掘“八女投江”深蕴的东北抗联精神。四年打磨、六易其稿、反复锤炼,一部时长120分钟的跨越历史、超越时间的“主旋律”芭蕾舞剧终于诞生。这个讲述抗联女战士们关于生命与信仰、卑微与高贵、选择与牺牲的故事,终于让原本王子、公主、武士、美人拥挤的芭蕾舞台,有了可歌可泣的抗联女战士形象。

这部舞剧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首个年度(2014年)的“项目资助”和选优后的“滚动资助”,先后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和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国家级荣誉,2020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重点扶持作品。

《八女投江》演出时,曲滋娇常常会坐在观众席上和大家一起看,以这样的方式去倾听观众最中肯的评价、去观察观众最真实的观剧反应。2017年,在俄罗斯,演出刚到一半隔壁包厢就传来抽泣声,曲滋娇拉开帘子探看,一位俄罗斯观众正泪流满面,得知曲滋娇的身份,她很激动地抱住了曲滋娇,“谢谢你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她们真的是英雄。”那一刻,曲滋娇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数年来,《八女投江》多次进入大学巡演,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东北抗联的历史。

“逢演必排、逢排必修,是王勇、陈惠芬两位编导对作品精益求精地坚持,这样的坚持也影响和激励着辽芭的演员团队,也是这样的坚持让作品做到了常演常新。我们会把这部舞剧一直演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抗联战士的故事,让东北抗联精神永远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辽宁芭蕾人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曲滋娇说。

于川雅:演好冷云是使命与责任

在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中,女主角冷云的戏份非常重。整场演出近两个小时,从开场到谢幕,独舞、双人舞、群舞……演员几乎一直都要在台上不停地表演。但这对于剧中冷云的扮演者、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演于川雅来说,并不是最难的事。

2014年,于川雅被安排出演“冷云”这个角色。“那是我第一次演现代原创芭蕾舞剧。”于川雅告诉记者,排练之初,她买了很多书,看了不少东北抗联题材影视剧,受了很大触动,“演好这个角色,是使命更是责任”。

排练芭蕾舞剧是很辛苦的,但排练《八女投江》更辛苦。一场“抬担架”的戏,战士们要跪在地上抬。“跪在台上演芭蕾舞,我们以前从没有经历过,排练的时候会在膝盖上绑一块硅胶板,一场戏下来所有人的硅胶板都碎了,膝盖又红又肿。”

舞剧中有一场感人的“冷云送子”的戏。汹涌江流上布满解缆的木排。出发的队伍绵绵不绝。为了不拖累队伍,冷云强忍心痛把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山里老乡抚养。骨肉分离之际,母亲决绝的背影诉说着胸中无尽的爱和忠诚……

2021年,产后10个月,减重三十几斤,于川雅终于又一次登上了《八女投江》的舞台。再演“冷云送子”那场戏,于川雅有了更多的感触:“现在是我特别能感同身受,第一次演这场戏的时候我年纪还小,连孩子怎么抱都不知道,我那时候还时常拿家里的小狗裹上枕巾练手,但当我成为一位母亲,我抱着自己两个月大的孩子,才终于体会到冷云当时悲痛但又坚定的心情。我也更加为抗联战士们为革命忘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

最让于川雅欣慰的是,通过她们的演绎,更多的观众被抗联战士的精神所震撼。“有一次演出结束,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跑到后台,她拉着我的手说,姐姐你演得太好了,我以前并不是很喜欢看这类题材,但这一次我真的感动到了,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演员是文化传播者,传递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义务。”于川雅说。

敖定雯:和“黄桂清”融为一体

《八女投江》演绎的抗联八名女战士中,年龄最大的是23岁的冷云,最小的就是年仅13岁的王惠民。2014年,刚满18岁的敖定雯接到了王惠民这个角色。演了几年以后,二十出头的敖定雯又接下了剧中另一位女战士黄桂清的角色。

敖定雯今年28岁,《八女投江》已经陪伴她走过了10年的人生历程。“我觉得黄桂清这个角色和我的性格很像,活泼,不屈不挠,忠诚,坚定。”敖定雯说,她很喜欢这个角色,而越深度走近“黄桂清”这个人物,越能感受到当年这位抗联女战士的心境。“我很感谢编导,他们真的让这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他们用爱的方式展示一种精神,一种由无数小爱组成的大爱精神。”

18岁的时候,敖定雯和其他演员一样,盘坐在排练厅的舞台上,听导演讲东北抗联的故事,心中泛起的是层层涟漪。28岁,还是一样的故事,还是一样的角色,但敖定雯的心里却时常心潮澎湃。

“霜雪”是《八女投江》中最为“深刻”的舞段之一,演绎的是黄桂清发现恋人意图携带公文包和枪支叛逃,在劝诫、警告无效后,毅然扣动扳机这个过程中内心的煎熬。一段双人舞表现了黄桂清“大义灭亲”的情感撕裂。舞台上“砰”的一声枪响,击穿了观众痛惜的心灵底线,让悲痛一溃千里。虽然演了已经有近百场,但对于敖定雯来说,每一次舞台上的那个回眸,都凝聚了千言万语。“我觉得现在我可以读懂黄桂清的灵魂,舞台上她哭得越揪心,她的信念就越坚定。”当漫天的雪花飘落,八个柔情而坚毅的身影抱在一起,让人为之动容。时光悠悠唤醒历史深处的记忆,抗联女战士们相携着从水中走来,面容如花渐次开放。她们是乌斯浑河的女儿,从前生活过,现在依然活着,在历史的记忆里,在人们深深的怀念中。

敖定雯说,每到这时候,舞台上背景音乐响起,她总会听见观众席上传来轻轻的呜咽声以及唏嘘抽噎声,那些声音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着她,声声入心。

2022年6月19日到20日,“2021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举办。《八女投江》绽放在四川大剧院的舞台上。《阿里郎》熟悉的旋律在舞台上响起,勇毅与悲壮自足尖溢出。八位抗联女战士从冰冷的大河中跃出,汇入滚滚波涛,让永恒的东北抗联精神流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底。

让我们再次铭记八位女战士的名字:冷云、黄桂清、王惠民、安顺福、李凤善、杨贵珍、郭桂琴、胡秀芝。有些回声,总要在历史的深处传回来,而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回声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