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炮台 雄风今犹在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肖友竹 本报记者 佟利德

辽河之水经过漫长的旅途,在营口向西注入渤海。大辽河入海口左岸,屹立着古老的海防工程建筑——西炮台。

1861年营口开埠后,为加强海防,于1882年开始修建炮台,1888年竣工。此后,这座炮台像将军一样,威震大辽河入海口。

西炮台整体呈“凸”字形状,从空中俯瞰,犹如巨龟卧岸。居中有一座大炮台,左右两侧有两座小炮台,当年西炮台共有52门火炮。所有炮口都对着海面,炮位呈扇面形,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控制周边形势。

西炮台历经风雨侵蚀,屹立不倒,这与其建筑方式密不可分。西炮台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并施工建筑,采用“版筑”法。所谓“版筑”,就是将白灰、沙、黏土掺适量的水,注入在夹板中,再通过人力用杵夯实。如此一层层夯实,直到达到预定高度。

作为重要海防工程,西炮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企图争夺炮台。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营口,抢占炮台。

时至今日,西炮台遗址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保存完整的生土材料建筑遗存,也是我国沿海古炮台中原始风貌保存较好的一座,具有较高的历史、教育以及艺术价值。

1987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西炮台取外景拍摄电影《大清炮队》时,后建的水泥瞭望楼被拆除,西炮台的原貌再现。同年,营口市政府组织全市性的义务劳动,清理了护台河。

1991年,营口市举办了“爱我营口,修我炮台”活动,营口人民踊跃参加,捐款出力。又有专业人员,经过多次配比试验,掌握了“版筑”的方法,加固部分残墙,修补了大小三座炮台。1997年,西炮台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投资千万的西炮台修复工程竣工,恢复原貌迎接游客。2008年,西炮台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西炮台克虏伯火炮复制落成。2021年,西炮台遗址被公布为辽宁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曾经的海防军事重地,如今成为营口市的一张名片。营口人年少的记忆中,也少不了西炮台的标签。西炮台见证了许多80后、90后的成人礼。许多中小学组织学生徒步到西炮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缅怀烈士,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昔日炮口对着的海面上,如今满是“渔舟唱晚”;炮台守护的这座城,如今越发锦绣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