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享受上学

——营口教育在减负提质中回归本真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营口市红旗小学学生在上沙画艺术课。

营口市校园篮球联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本报记者 高汉雷 文并摄

引言

穿针引线、发面蒸馒头,播种、采摘,游泳、音乐赏析,篝火晚会……这个暑假,营口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动手、动脑、动情、动心,在轻松、专注、快乐中,在有“生活内容”的学习中,孩子们度过了三天两夜“老师和家长不在身边”的独立生活。

学校托管服务、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实践活动、校外活动拓展……营口市教育局打出组合拳,为中小学生开设了多个夏令营,提供优质假期服务,家长纷纷点赞。

“双减”背景下,营口教育在改革中向本真回归。

立德树人 让礼德成为自觉

公布高考成绩的第二天,营口市高级中学考生吴雨澈便手捧鲜花,分别返回初中、小学母校看望自己的老师。看到辛勤培养的学生学有所成,不忘师恩,老师深感欣慰,勉励他胸怀天下,不负韶华。又是一年升学季,营口市越来越多的家庭没有“摆上几桌”,而是像吴雨澈一样选择了全新的庆祝与感恩方式。

润物无声的改变不胜枚举,蕴含着营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执着与坚定。2021年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营口市在全国97个提名城市中综合成绩位居第一。

在营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营口持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德育始于家庭。3月28日,营口市教育局线上家校共育系列讲座直播间里,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的讲座引发众多家长刷屏:“我觉得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亲子关系太重要了,这堂课来得及时。”……营口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依托“营口市家庭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推广线上课程,总计发布家庭教育课程598期。线上课程火爆,依托80个省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站(点)、20个市级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的家庭文明建设线下活动也做得风生水起,教育讲座、交流会等基于培育良好家风的活动,充分加强了家庭德育的核心作用。

德育成于校园,营口以文明校园建设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行《营口市2021年中小学“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24所、市级文明校园48所。立德树人,入心为要。作为校园立德树人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市教育局找准着力点,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寓于校园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事半功倍。以“强国复兴有我”、每日升旗等经常性活动和雷锋学校等固定性平台为载体,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让孩子们在一时一隅、一点一滴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新时代好少年、礼德榜样走进校园,让榜样不再是抽象的形象,而是身边可感可学的存在,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奏响“全环境育人”交响乐。广播红色种子,“童心向党·红足之旅”活动吸引1.5万余名师生参与;“雷锋娃娃”工程吸引小志愿者数千人,去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百场“阳光成长”心理讲座走进校园,率先在全省成立心理服务中心,投资30万元改扩建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净网”行动排查十余万条涉未成年人各类网络信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迁移体彩站6家、清理流动商贩350余人次……《营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工》等顶层设计构建全市协同育人体系,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实。

“五育”并举 让学生全面发展

伴随着欢快的舞曲,师生们在操场上跳起轻松、动感十足的韵律操。“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营口市西市区实验小学的校园韵律操在抖音上火了,短短几天点击量过百万。

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合理安排。如何把“双减”减出来的“富余”时间用好,是检验“双减”成效的一把标尺。营口市教育局做活“双减”大文章,制定出台《营口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体音美课程”“成立体育艺术社团”“构建学校、县(市)区、市三级体育竞赛及艺术展演体系”等作出指导性规定,有力推动了中小学“强身悦心”行动的实施。

“身心健康”身在先。全市中小学的各级别足球赛接二连三,仅西市区的小学每学期就举办两次校园足球联赛,激发了校园足球运动的活力,有57所中小学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幼儿园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营”在青春体育艺术大会赛事不断,“三大球”及冰雪运动、班集体长跑如火如荼。

营口在全省率先出台《营口市中小学德育劳育实施方案》,从铺床叠被、做饭等生活细节入手,融合剪纸、布艺、面塑等美育要素,分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还开辟了忆江南生态园等多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防烫暖壶”“盲人提示鞋”“不会跑的鞋垫”“防烫围裙”……琳琅满目的小发明,都是出自学生的双手。西市区英华小学地处城区边缘,只有221名学生,大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建设科普特色学校以来,英华小学有近百件作品先后获得省、市、区发明奖项,其中“猫头鹰信箱”“无尘黑板”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每一个孩子都是宝,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营口市的特色学校建设为每一个孩子尽其所长提供资源、创造环境、搭建平台。

“亲子共读一本书”“和家长一起看一场电影”“洗碗、倒垃圾”“跳绳、踢毽子”……在营口市中小学,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需要完成的“五育”家庭作业。从初期的录制视频上传给小组长,“五育”作业逐渐成为无需检查的自觉。

孩子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是在操场自由活动20分钟,午饭后再活动20分钟,进教室之后唱一首歌,午睡之后再唱一首歌,每天“两操一跑”保证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如此,更有利于中小学生强身健脑,提高学习效率。

优质均衡 让家长对学校放心

营口市育才中学是一所优质初中,过去一到上学、放学的时间,校门前常常会堵得水泄不通。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学校在背主街的北院墙开了一个大门,消除了老师和家长对安全的担忧。

市第十一中学地处营口造纸厂附近,今年,营口市把学校改造列为政府民生实事,这里的居民拍手称快。

营口市委、市政府把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供给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抓手,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优先保障和重点投入教育经费。近两年,营口市教育总投入超过10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高的时期。

所有的投入都是从需求出发,由学生和家长说了算,大到新建、改造47所学校,农村中小学消灭旱厕,小到高中宿舍、初中教室安装空调,中小学的直饮机、午睡椅、护眼灯。向教育投入,营口市不遗余力。

“学校承担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发挥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双减’目标。”营口市教育局局长明刚说。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营口试点实施“分层教学”和“小班化”课堂、选课走班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八个精心”教学常规展示、“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和“推门听课月”等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

在严控作业总量的同时,邀请专家指导,组织优秀教师设计作业范例1600余个,在全市学校推广应用。“一校一策”,引进校外教育资源,提供优质课后服务。

“剧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起点公平了,“站起来”的人才会坐下。打造“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录制优秀课程近6000节,推进优质资源汇聚共享。全面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质资源覆盖率达96%以上,2022年年底覆盖率达到100%,许多薄弱学校,成了可以期待的优质资源校。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近5年来,营口市通过到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直招教师的方式招聘高层次教师618名,他们成为教育教学一线的生力军。

今年高考,营口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升入“双一流”大学学生占比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初中、高中期间学苗无一流失,甚至出现了外流学苗回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