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商 越

最近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到傍晚夜幕降临,无论城市乡村,在公园里、广场上,伴随着节奏明快的动感音乐,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男女老少都会跳起不同版本、不同风格、整齐欢快的广场舞,让人真实感受到广场舞的普及范围之广和参与热度之高。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了新修订的《群星奖评奖办法》,也将广场舞正式纳入我国群众文艺领域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评选,反映出广大群众的心声,这意味着大妈们跳广场舞也可能跳出国家奖。这让笔者不由在想,被称为“中国式健身”的广场舞,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文化魅力呢?

首先,广场舞内涵丰富,融合了多种舞蹈元素。在来源于民间创作的广场舞中,可以有充满乡土气息的秧歌舞、扇子舞,也可以有体现民族特色的蒙古舞、新疆舞,还可以有时尚现代的曳步舞、交谊舞,这些不同风格的舞蹈,没有一定的动作标准,常常根据经典老歌或时尚金曲自由编排、不断创新,以其欢快的串烧音乐,动态地吸收、融合着多种舞蹈最具辨识度的元素,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

其次,广场舞简单好学,自娱自乐提升艺术修养。因为没有条件和标准约束,基本不受场地限制,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因此激发了老百姓对舞蹈艺术的热爱。相比看电视、听相声、看演出等娱乐形式,广场舞的最大特点是群众是舞台上的主角,不仅吸引了中老年人,而且连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作为一种各年龄段人群都可以参与的全民性舞蹈,广场舞逐渐跨越了城乡界限和年龄界限,成为受大众青睐的一种文娱形式。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文化馆每年都要到基层调研各市县乡镇需求,按照百姓需要设立培训内容,而被基层群众“点菜”最多的,就是要求传授新编广场舞。每到一村,省文化馆组织的广场舞培训队伍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附近十里八乡的文艺爱好者和文艺骨干结伴而来,有的实在来不了,也会让同伴拍摄下老师教学的视频回去学习。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近1.8亿人参与广场舞活动,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队伍约42.35万支。日复一日的广场舞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而且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大众的艺术修养、审美品位和精神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广场舞跳出自信,已成为一种文化交流传承活动。因为广场舞具有民间地域文化特点,已经被打造成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如我省文化场馆编排的广场舞,很多融合了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音乐曲调,加入了手绢、扇子等道具,很有地方民俗风格;而广东清远则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小长鼓舞编入广场舞并开展推广,这些特色广场舞弘扬了传统民族歌舞文化,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