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省 凝聚振兴力量

辽宁日报 2022年09月02日

(上接第一版)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组织省直媒体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采访、“牢记嘱托辽宁实践”大型主题报道,组织拍摄《振兴之路》大型电视专题片。持续深化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主题宣传,有力展示了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省4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激活用户688.8万人。创新加强对外宣传,成功举办中埃新春云歌会、“中华文化书架”等品牌外宣活动,讲好辽宁故事,展示好辽宁形象。

成风化人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辽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大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成功打造一批主题公园、主题街(路)等示范点,充分利用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等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一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整理研究,充分彰显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底蕴和底色,大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出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30条精品线路,举办“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清明祭英烈”等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厚植人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出台《辽宁省志愿服务条例》,精心打造“雷锋学院”等品牌阵地,广泛开展“80,雷锋正年轻”“春暖辽宁”等品牌活动,15个单位、13名个人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增量进位、提质扩面,在乡村开展“文明乡风美在我家”活动,在文明单位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在校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在家庭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引导人们争做文明风尚的培育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王崇伦等10人(群体)被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孙景坤等7人(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曲建武等1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李昕陶等2人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5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省上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辽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我省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电影《黄玫瑰》、小说《战国红》等15部优秀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京剧《将军道》、话剧《干字碑》、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等舞台剧分获“文华大奖”系列奖项。电影《红尖尖》、出版物《王愿坚文集(7卷)》等40余部文艺精品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话剧《北上》和《无风地带》、电影《守望青春》、电视剧《霞光》、芭蕾舞剧《铁人》、广播剧《有事找彪哥》等,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电影《钢铁意志》被列入中宣部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辽视春晚10余年全国省级卫视春晚收视率总排名第一。开创性推出“又见大唐”“又见红山”等特色主题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览成为国家级精品展。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艺术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民读书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广场,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持续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省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备案博物馆十年来分别增长15.6%、56.3%和90%。

扎实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全部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扶持资金,建立“项目管家”制度,服务重点文化企业1500余家。中国华录集团连续4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辽宁出版集团4次入选提名企业。积极推动“一圈一带两区”文化产业带和重点文化产业链建设,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5个、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1个、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1个、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1个、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3个。

文化繁荣,汇聚精神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将一以贯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锐意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奋斗,以文化强省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