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红得绚烂,面积更大,廊道里的红海滩太好看了!”8月23日,说起上周末看到的壮观生态美景,盘锦市民赵斌掩饰不住兴奋,“我每年都要去廊道,今年的红海滩最惊艳。”
红海滩是辽宁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5年前,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18公里长的廊道里,碱蓬草退化导致面积骤减,一度只有2000亩左右。裸露于地表上的泥滩,像一块块难看的伤疤。
近年来,盘锦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为保护生态环境,盘锦市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拆除2000多个养殖设施,增加了17.6公里自然岸线。自然生态得到恢复,生物物种逐渐增加。人退鸟进,盘锦湿地鸟类名录由原来的200余种增加到今年的304种,盘锦成为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和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盘锦市积极组织景区实施碱蓬草修复工程。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联手专业科研院所,在保证自然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展开大量调研、试验,通过开展潮沟疏浚、储水扩容、碱蓬草种补植、沙蚕和弹涂鱼增殖放流贯通生物洄游通道等办法,开展红海滩湿地修复试验研究,全面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他们联合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技术部门,对碱蓬草的生长习性进行研究探讨,收集碱蓬草生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化因素,积累种植经验。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盘锦文旅集团持续加大碱蓬草修复工程投入力度,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往年。
功到自然成。海洋环境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科学恢复,使廊道中的红海滩面积从2018年的2000亩增加到今年的2.2万亩,5年间增加10倍以上,实现了“与年俱增”。盘锦大湿地上最具特色的壮美景观,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硬件变好,软件更要跟上。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依托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在推出“稻田+”生态立体农业模式以及满足游客互动体验的娱乐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出文创大赛、稻田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通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加快探索新旅游、新生活、新消费的发展路径,向游客呈现出新颖、立体、多元的“新廊道”形象,推动盘锦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沈子瑜 本报记者 刘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