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今胜昔

辽宁日报 2022年08月23日

王家蕊 本报记者 佟利德

前不久闭幕的营口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营口“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设计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明确实施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战略,打造北方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典范,建设成为营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在这一战略中,已有百年传承历史的辽河老街文化占据了显著位置。

在老一辈营口人口中,辽河老街也被叫作“西大街”。在这里,一脚就能踩出一段历史;反之,一镐头可能砸毁一段文脉。曾经,一提到西大街,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危房”“棚户区”这类字眼,西大街也一度被列入拆迁范围。

在营口市叫停拆迁,历经十几年保护性开发建设之后,这条百年老街的风貌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辽河老街重新焕发了活力。

现在的辽河老街东起平安路,西至得胜路,东西长约1.3公里。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探访这“东北露天商铺博物馆”,踏上这里的石板小路,仿佛穿越回那个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闭上眼睛,将辽河边潮湿温润的空气吸入鼻腔,眼前便展开辽河码头上“舳舻云集,日以千计”的繁荣景象。

根据西大街石碑记载,早在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修建天后行宫(即西大庙)时,营口便已成为粮食转运码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内富商咸集于此,国外商人也纷至沓来,这里成为北方粮油、药材的集散地,同时也有来自南方的染料、布匹、茶叶等,营口的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多家知名油坊、老字号药堂、银号等等。在电视剧《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到营口买药的情景,再现的就是老街当年的繁华。

时光流转,穿梭百年。现在的辽河老街,两侧林立着31处近百年的近代建筑,还辅建了多处仿古新建筑,一砖一瓦将百年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建筑形式多样、用途各异,将中西合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新老建筑相得益彰,景观造型美轮美奂。

“月上柳梢头,人约老街口”。在这条古香古色、别具韵味的街道,可以坐在戏院的竹凳上欣赏婉转唱腔,在中式茶馆品茗听曲儿,在咖啡店暖黄色的灯光下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具有市井烟火气的小吃摊位上咂摸百味人生。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了11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营口市辽河老街成功入选。

如今,在文化、旅游、商业之外,夜经济成为辽河老街的又一标签。近年来,营口市对辽河老街不断升级改造,对老街建筑群的整体外观、整条街区的导示系统、景观体系布局、街区亮化工程、业态分布、商业运营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恢复百年商埠的历史文化及百年街区的历史风貌。同时,辽河老街多次举办新春庙会、灯会、啤酒节等活动,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

一条辽河老街,半部营口近代史。大辽河航运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辽河老街的新故事正徐徐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