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辽宁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二
辽宁日报 2022年08月12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孔爱群

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3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数量居全国第10位;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8个,居全国第六位;两院院士达58人,居全国第八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8107家……8月11日,省委宣传部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果,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营商局(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辽宁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扣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平台、总抓手、总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引领创新工程,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坚持“三位一体”

营造良好生态

近年来,辽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厚植创新土壤、夯实创新基础。

构建良好生态,科学顶层设计。我省先后出台了《“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十四五”数字政府发展规划》《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等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指路布局、政策护航。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授予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享有更大自主权。

加快平台建设,做好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桥”和“船”。我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布局建设了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实验室成为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样板。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连第四代“先进光源”纳入国家“十四五”储备项目,“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未来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等大项目谋划进展顺利。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一批科技创新类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科大能源学院投入使用,辽宁材料实验室园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