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寸心” 传递“一股劲”

——辽宁文艺创作叫好又叫座的“密码”
辽宁日报 2022年08月08日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董津铭

蓝色波光倒映着白桦林,乌斯浑河卷起浪涛……8位女战士相携踏入,脸上闪耀着视死如归的高洁与坚毅。

用新颖、独特的芭蕾舞剧形式演绎中国故事,传递抗联精神。近日,由辽宁芭蕾舞团创排的大型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在四川演出。演出结束,剧场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新时代呼唤好作品,好作品激扬新时代。去年以来,伴随着东北振兴的不断深入,辽宁芭蕾舞剧《铁人》、话剧《北上》、电影《守望青春》、电视剧《霞光》、长篇小说《锦绣》、广播剧《有事找彪哥》等一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相继出炉。

“真实”“耐看”“有劲”成为辽宁文艺作品的“新标签”。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新起点上,一部部凝心聚气、描绘时代的文艺作品,澎湃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激发起广大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让文艺的号角汇聚起伟大复兴的时代力量。

“连着厂房、接着地气”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2021年7月23日,芭蕾舞剧《铁人》晋京首演,国家大剧院内人如潮涌。

两小时的精彩演出,27次掌声和喝彩。国家大剧院反馈,芭蕾舞剧《铁人》的票房出票率达96%,创下国家大剧院近两年来票房的新高。

“这就是真实的‘铁人’!他既是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铁人王进喜曾经的同事孙宝范说,“舞剧将‘铁人’很多不为人知的‘特点’展现给观众,充满了石油工人的独特气息。作为大庆人,我们感觉既亲切又熟悉。”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是近年来辽宁文化艺术创作叫好又叫座的原因所在。一部部作品“连着厂房、接着地气”,散发着浓浓的“工人味儿”,不仅贴近了“人间烟火”,更贴近了人民群众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富强期望,让奋斗者的故事自此留芳。

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今年4月,在《全民阅读大会·2021年度中国好书》颁奖典礼上,著名作家、锦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李铁的长篇小说《锦绣》获评文学艺术类“中国好书”。

“《锦绣》写出了一代代工人意气风发的精气神,更展现了奋斗者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对工匠精神与中国故事的形象化表达。”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提及《锦绣》时说,“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化转型,在大时代的变迁中,作者书写了几代产业工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心灵史,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读起来特别振奋人心。”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贴近人民,反映时代,充满力量和奉献精神的振兴题材,不仅是东北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和弦之音”。文艺工作者以此为蓝本,为作品找到了经久不衰的“密码”,描绘振兴的现实主义作品叫好又叫座。

盛世之音铿锵有力

2021年7月,北京天桥剧场内,话剧《北上》大幕开启——一艘“巨轮”驶上舞台,李济深、茅盾、洪深等爱国民主人士陆续踏上即将北上的巨轮,前往东北,来到辽沈大地,筹建人民政协。一段错综复杂又深沉凝练的历史,以恢宏壮阔的舞台艺术方式完美呈现。(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