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个结合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28日

丁义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建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必须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重视运用联系发展观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等来推进,做到整体性和差异化相结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做到整体性

与差异化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整体总目标引领各个分目标的协调发展,促进各系统达到平衡发展、协调推进。同时,在不偏离整体目标的框架下,赋予各子系统灵活发展的自主权。在整体设计层面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做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凸显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协同共进,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整体效能。要将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发展水平与需求合理分配,确保教学体系实现有机衔接、不断层。要逐步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筹协调与保障督导机制,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互动,推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实现共享共建。

在具体实施层面上,要根据时代要求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强化特色创新,注重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结果的差异化呈现。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各个学段思政课内容的差异性,做到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又统筹兼顾,使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育不孤立零散、脱节倒置;要尊重各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预见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注重根据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施教。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挖掘学段特色和地域特色来施教,形成学生爱接受、易接受的特色思政课。要充分释放思政课程教学的活力,探索课上与课下联动、校内与校外互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内容与形式衔接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成效,确保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差异化实现。

做到合规律性

与合目的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着眼“大思政”格局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必须将实现育人目标与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有机结合。要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将立德树人总目标贯穿各学段,优化各学段思政课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各学段目标有机衔接。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深刻把握教学规律,要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迭代升级,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要分层构建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优化课程衔接。要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不同学段的特点,分别开展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探究性的思政课教育,使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实现逐次升高、螺旋上升。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教育目标达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载体,践行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鲜活案例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重纵向衔接、逐层递进,使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达到协同联动的教育目标,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做到结果评价

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推动和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因此,要促进教学与评价的双向驱动,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

结果评价是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对不同思政课教学状况进行结果性比较分析,可以检验思政课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接受程度。过程评价侧重于动态跟踪,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发展过程进行评价,能够比较灵活地监控到思政课教学的动态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改进。因此,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评价要将结果和过程协同考量,因为只有客观全面考察,才能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准确研判。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注重评价方法的适切性,要将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作为评价的立足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要注重评价指标的发展性,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学习特性和认知特点,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动态化多角度的分析。要注重评价跟踪的全程性,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大思政”格局中,构建起多维互动、良性有序的评价机制。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分会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研究”(2020XCZD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