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高产又增效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22日

本报记者  王晓波

盛夏,走进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的一片千亩良田,玉米、大豆复种模式呈现在眼前。进入拔节期的玉米叶色浓绿、茎秆健壮;大豆进入分枝期,株型开展、叶色清秀。

“这是咱合作社落实的大豆‘千亩方’示范田,实施的是玉米和大豆间作,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从目前看,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有望。”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笑着说。

今春,铁岭市积极响应省大豆油料扩种行动号召,在铁岭县蔡牛镇、凡河镇、阿吉镇和昌图县老城镇建立了4个“千亩方”种植基地,实践玉米大豆复种新模式。4个种植区全部是实施多年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张庄合作社被确定为“千亩方”种植基地后,积极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专家对接,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间作),采取2∶4、4∶4、6∶4的处理模式,有效推进大豆与玉米兼容发展。同时,邀请当地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对地块整理、种植间距、草害防控、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实操指导。

大豆与玉米间作,就是大豆与玉米交替种植。采取这种模式,张庄合作社全程向科技要效益。播种期间,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驾驶系统精确定位,无论是接茬、种孔还是播行都准确无误。种子是引进适合复合种植的铁岭农科院研发的“铁研”“铁丰”系列品种。

赵玉国告诉记者,间作模式使两种作物都通风透光,可以采取密植,玉米每亩地可种植6600株,是普通种植模式的2倍,大豆还能播种6000余株。这种模式可以让示范田达到最优效益,目前作物长势喜人,玉米可以实现“吨粮田”,大豆亩产也可达150公斤,亩收入达几千元。

据了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达到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也能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为使玉米大豆复种技术在辽北黑土地上扎根,铁岭市成立了由国家、省、市、县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合作社生产做好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