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22日

本报记者 姜义双 崔振波

7月的辽东山区,青山含翠,碧水悠悠。在大山腹中的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1000余名建设者在400多米深的地下洞室里争分夺秒地紧张施工。

“电站土建施工已接近尾声,开始进入机组安装阶段。”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仁对记者说,预计到2023年年底,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25年3月6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每年可发电30亿千瓦时。届时,这里的山水资源将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有效支撑辽宁电网稳定运行。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73.2%,水资源总量为10.49亿立方米。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清原县在“青山绿水”上做文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扬己之长,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锚定清洁能源产业,清原县先后引入抽水蓄能电站、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大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没想到秸秆不仅能卖钱,还能发电、制热,变成有机肥。”清原县红透山镇苍石村村民李庆喜说。村民受邀进入清原4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现场参观后,对采用环保新技术发电有了新认识。

在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厂区,记者看到,偌大的原料储存区内堆满了玉米秸秆、木屑、树枝等农林废弃物。“我们的生产原料就是农村最常见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中能建投(清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维东说,项目投入运营后,全年可消耗农林废弃物28.4万吨,发电3亿千瓦时,供热30万平方米,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