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凤
最近,热播剧《幸福到万家》冲上了5个热搜,社交平台上,剧中女主何幸福引发的网友热议,也是一拨接一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幸福到万家》能分得一杯羹,与其多角度呈现的乡村新风貌不无关联。剧中展现的“乡村婚宴”“男耕女织”的场景,唤起了人们那份久违的乡土情感,让不少观众惊呼“太真实了”“这就是真实的乡村”。
作为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者,《幸福到万家》重视“贴近性”的叙述描写,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来反映真实的乡村面貌。它将乡村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极具代表性的“个体遭遇”作为叙述重点,塑造出新农村银幕形象。
以现代理念为基调,描绘乡村经济转型新风貌。在《幸福到万家》中,万家乡的经济发展进程表现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为形式上的现代化。农村改革助推乡镇企业迅速壮大,同时,愈来愈多的青壮年男性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并时不时地表露出对土地的厌弃和对农事的鄙夷,在万家集团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征用村民土地时,面对“进厂工作”的优待,除王家之外的其余农户纷纷鼓掌响应,事实证明,这种较为偏狭的现代化反而加剧了经济与生态层面的断裂。阶段二为思想上的现代化。在何幸福回乡后,信息技术成为全村走上致富路的抓手,乡民群体意识的觉醒,也逐渐改善了乡村传统偏见所致的环境污染等发展错位现象,自信、平等、共赢等现代化理念得以绵延。
以先锋模范为抓手,展现乡民精神成长新风貌。受新农村道路建设的实际影响,凸显“领航人”的时代精英形象,用以带动乡民群体进步的叙事方式,正在成为主打方向。一方面,精神成长表现为乡民的自我完善。透过剧情不难发现,对文明与机遇的守护,已成为以何幸福为代表的乡村青年的人生信条,他们敢讲敢做。在其不挠斗争下,万家乡沿袭多年的“婚闹陋习”“重男轻女”等落后观念逐渐退场。另一方面,精神成长也表现为乡民的甘于奉献。在电视剧中,除却对何幸福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等品质的描摹外,乡民之间的良性对话机制也因其主动作为而得以搭建。为了破除家乡的发展窘境,何幸福以服务集体为初衷,与乡民们展开深入的互动,激起了他们对家乡沃土良田的眷恋,也进一步达成了万众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夙愿。
以法治导向为内核,绘就乡村文明建设新风貌。以往的农村深陷“情法失衡”之中:动辄拳打脚踢的村书记、畏惧权势的公婆,以及人云亦云的乡民们等乱象。而在当今法治乡村语境下,用法律取代人情,已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全新图景。一方面,对普法教育的大力推广,使得乡民们敢于为自身声讨维权。万书记的施暴行为、万传家的犯罪行径,均受到了法律的惩治,体现了中国新农村文明与法治的进步。另一方面,乡民们逐渐知法懂法,并将守法意识内化为日常行为的自觉。在建设文明乡村的道路上,乡民主体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文化涵养法治的助力下,过去留存在万家乡村民身上的懒惰颓废、自私狭隘等日渐远去,理性表达诉求、维护集体利益的意识逐渐增强。
还有,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规避了“脸谱化”的创作理念,能直面乡村变迁过程中衍生出的诸多复杂问题,其朴实自然的叙事风格褪去了传统叙事的底色,彰显了农村知识青年的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