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的舞蹈《远方的云》。
本报记者 商 越
核心提示
7月20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年辽宁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暨文化周启动。启动仪式上,由残疾人表演的大合唱、钢琴独奏、舞蹈、陶笛合奏等节目精彩纷呈,展现出我省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及热爱党、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增进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与关爱。
用舞蹈和手语表达心中向往
此次艺术汇演暨文化周启动仪式共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类作品8个节目,嘹亮的歌声、娴熟的弹奏、舒展的舞步,让观众沉浸在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可能大多数人不会相信,如此高质量的表演,竟然是由肢残人、聋人、盲人、智力障碍者等50位演员完成的,精彩完美的表演堪比健全人。
记者看到,节目中有一个由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远方的云》,编排动作优雅舒展,音乐和布景意境悠远,11位青年表演者中有3位是单腿男孩,其余为聋人,他们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诠释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向上力量。据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节目去年在“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舞蹈类节目一等奖。
记者专程来到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看到30多位演职员正在顶着酷暑紧张排练,与常人不同的是,随着指导老师喊出的节拍,排练场四个角落还有4人,为聋人打着手语。
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王枫溱告诉记者,一个好的节目,从创意编排、音乐选择、服装设计,到演员基本功,四项缺一不可。为编排高水准节目,他们特意从北京请来导演编排设计舞蹈。还有最难的地方是,肢残人以听到的音乐节拍来完成动作,聋人则是通过看手语老师的手势来完成,两者要做到整齐划一很有挑战。
这些年轻人基本功很扎实,都有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舞蹈功底,并且他们非常敬业,从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排练,常常是一直练到晚上11点结束,苦练了小半年,终于打磨成功,现在还要每天巩固排练。
提到这个舞蹈的名字《远方的云》,王枫溱说,“因为同样是残疾人,我希望表达出残疾人的正能量,我们是有理想有目标的,向往天上的云,用舞蹈化的手语和肢体动作,表达心中的希望。”
用多声部悠扬合唱讴歌美好生活
此次汇演中还有一个节目,是沈阳市残疾人合唱团的合唱《不忘初心》,24名残疾人多声部混声,音色纯美,表达了跟党走、感党恩的豪迈之情和坚定信心。
沈阳市残疾人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目前由60名老、中、青轻度残疾人组成,成员40%都是在职人员,工作在不同岗位上,每周一次常规排练,演唱自强向上的主旋律歌曲,现在他们又紧锣密鼓地投入下半年省市合唱大赛的准备之中。
虽然是残疾人,但是团员们对合唱艺术标准的追求,一点不输给其他团队。团长栗舒娅说,所谓混声,一般是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个基本声部组成,每个声部还可以再细分,根据不同歌曲,多的可以分成十多个声部。合唱艺术很普及,但是想唱出和谐、唱出高质量不容易。
合唱团里很多人是零基础,这些年摸爬滚打,用心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他们从开始的门外汉,到能拿起谱子就唱,再到可以驾驭有难度的作品,在艺术上得到很大提升,也增强了面对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几个很有音乐天赋的轻度自闭症青年,加入合唱团后,能跟人沟通了,会笑了,心理治愈非常典型。
谈到加入合唱团后的收获,很多合唱团成员表示,当站在聚光灯下的大舞台上,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追求时,脸上和心里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团队的凝聚力和歌声给人的力量,让这些残疾人群体的形象气质和精神面貌都有很大改变,自强自立、不服输的劲头鼓舞着他们面对生活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