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北塔上的唐代壁画 有望露真容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本报记者 朱忠鹤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五世同堂”的古塔,位于我省朝阳市城区内的朝阳北塔最近正式开启塔身壁画修复前期工作。两年保护修复前期研究工作结束后,游客将可亲眼看到原本保留在这座千年古塔上的一幅幅精美壁画。

朝阳北塔博物馆业务部主任王志华7月14日告诉记者,“朝阳市北塔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前期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在为期两年的研究中,包括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朝阳北塔博物馆在内的专家将一并对塔身壁画进行细致研究,并最终拿出一套科学完整、具有操作性的修复方案,此后,工作人员再根据这套方案对壁画进行修复。

朝阳北塔与“三燕”、北魏、隋、唐、辽这5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关联——北塔的地基建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三燕”都城和龙宫的宫殿基础上;隋朝在“思燕佛图”原址建成密檐式砖塔;唐朝天宝年间又对古塔重新修缮一新;辽代又两度对这座砖塔进行维修,最终变成“塔中塔”,即塔的内核是隋唐砖塔,外观是辽代古塔。

据了解,1986年我省开始对朝阳北塔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及保护维修。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精美佛教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些壁画。这些壁画主要位于塔檐位置,1993年考古工作者揭取后一直保存至今,已有30个年头。

王志华介绍,这批保存在博物馆库房内的壁画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社会、科学和艺术价值。“比如说,我们在壁画中发现了‘天宝’字样,这可以明确佐证朝阳北塔的建造和维修年代;再比如,壁画中还保留有明显的唐代纹饰,这对研究唐代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王志华表示,目前唐代和辽代保存至今的古塔壁画较为少见,这些壁画修复后,将会给历史、艺术等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确凿的、权威的研究证据。

作为主要参与者,此次修复前期研究项目也是辽宁省博物馆近3年来承担的第三个省内地市博物馆委托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首个以工艺科技分析研究为主的文物保护项目。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申桂云介绍,修复前期,专业人员将揭开贴敷在壁画表面的宣纸和纱布,逐渐露出壁画画面,然后工作人员再使用色度测量、电镜及能谱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壁画的制作材料与工艺,调查统计壁画病害并绘制病害图,为历史、宗教、艺术、社会研究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编制规范可行的壁画保护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