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女性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

——纪念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妇女发展论坛侧记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14日

纪念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妇女发展论坛会场。

本报记者 王 坤 关艳玲

岁月流金,巾帼争辉。

7月13日下午,作为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纪念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妇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以视频方式,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同时举行。来自中国及中亚五国的嘉宾回顾总结了30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妇女的发展成果,分享在妇女发展、健康、科技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共话友谊、共谋发展,共同开创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妇女交流是中国和中亚人民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妇女相互支持,深化合作,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拉紧了妇女姐妹相知相亲、互融互通的人文纽带,为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促进地区发展稳定贡献了“半边天”力量。

女科技人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畏艰险,勇于创新创造,攻克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性风貌。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女性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给予女性科技工作者理解、关爱和支持。”多年来,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郑文静和她的团队扎根田间,首次从北方粳稻中提取出抗稻瘟病基因,选育出优良品种,解决了我国粳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她表示,作为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愿同各国姐妹一道踔厉奋发、勇挑重担,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充分发挥女性的特色和优势,在科技创新及农业产业发展中贡献科技“她”力量。

为让石化装备跳动“中国心”,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妍带领团队一直不懈奋斗着。“在我们这个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虽然很少,但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工作更为细致,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善于沟通。”姜妍说,多年来,我们研发的产品走出国门,与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勇敢应对挑战,矢志艰苦奋斗,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上午查房、手术,下午参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医生刘彩霞教授一天的时间安排“无缝衔接”。她表示,在医疗战线有很多女性,她们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温暖。“妇幼工作关系家庭幸福和人口素质,使命光荣。我们在母胎医学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也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让医疗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人。”

论坛上,中国和中亚五国嘉宾围绕保障妇女权益、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展开交流。

“本次论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和中亚五国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对做好妇女工作有了更强劲的动力。”省妇联主席李建平表示,我们将认真落实论坛达成的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创造有利条件,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激发女性创新创造活力;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维权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广泛地凝聚起听党话、跟党走的巾帼力量。

论坛虽然结束了,但交流不会止步。“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传承友谊、并肩前行,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女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