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

通过刻工名字证实传世孤本身份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扬雄画像

省图藏“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内页。

本报记者 郭 平

提要

省图书馆藏宋台州刻《扬子法言》是一部有故事的古籍。尽管从清代便已经入藏清宫“天禄琳琅”阁,但是关于它的成书年代,最初只是将其初定为“宋”。直到在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过程中,古籍版本专家通过书中的刻工姓名,找到重要线索,进而确定其为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台州库刻本,此事成为我国古籍普查中的一个重大发现。不仅如此,这部古籍还见证了发生在800多年前的一桩有意思的公案。

开篇的话

在辽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当中,各地所珍藏的汉代以后58533部古籍是一个特殊存在,在已经公布的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我省共有553部古籍入选。随着我省古籍保护、研究、修复和推广水平不断提高,深藏于书阁中的古籍正在通过再出版、数字化等方式走近普通大众。

如同文物一样,古籍本身虽然以文字的形式传承着历史文化,但是经历了数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光,古籍本身也是一部史话,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际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今天开始,本报刊出系列报道,选取我省珍藏的部分优秀古籍,讲述其承载的历史故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

壹 宋版古籍曾意外落选“国家名录”

省图书馆藏宋刻《扬子法言》在申报第一批“国家名录”时落选了,谈到当时的心情,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笑了笑:“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没能入选‘国家名录’确实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扬子法言》是汉代扬雄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用以维护儒家思想。省图藏宋刻《扬子法言》完整地收录了《扬子法言》13卷、《音义》1卷,共六册。根据书中的序言和内容,人们可以确定这是由晋代李轨、唐代柳宗元和宋代的宋咸、吴祕、司马光5位名臣做过注释的版本。古籍每页有大字8行,每行16字,版心下面雕有刻工姓名。纸张使用名贵的楮皮纸,墨色莹洁,字体为规整精美的欧体楷书。

这部古籍刻本虽然有南宋唐仲友题写的后序残部,但缺少关于古籍刻印的其他信息,因此,在申报“国家名录”之前,仅将此书著录为宋刻本。这样确定下来的古籍,虽然年代为宋,但是它来自宋代何地,又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势下被刻印出来,是初刻还是翻刻,都没有具体表述,这么多的不确定使其历史价值大打折扣,最终落选“国家名录”。

辽宁省图书馆研究人员认真分析古籍落选原因后,将这部古籍更为详细的资料提交给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请这位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的专家帮助“会诊”。

转机出现了,古籍身世研究的突破口出现在这部古籍的刻工名字上。

这部古籍中留有姓名的刻工共有十位。通过查对存世的其他宋代古籍,研究人员最终确定,这些刻工多是南宋孝宗前后浙东一带的刻字工人。根据古籍中常有对古代帝王名字避讳的现象,书中“玄”“眩”“弘”等字皆缺笔避讳,而“憞”“廓”等字则不避,表明此书的刻印还没到南宋光宗(赵惇)、宁宗(赵扩)之时,应该在南宋孝宗(赵昚)一朝已经刻印完成。

此后,李致忠查找到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弹劾台州知府唐仲友的文章,从中找到了进一步的线索。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被举荐担任浙东常平盐茶公事一职负责赈灾。他在巡视灾情过程中发现了台州知府唐仲友的不法行为,连上六道奏疏对其弹劾。其中第六道奏疏中出现了雕工蒋辉、王定等人名字,这与《扬子法言》古籍刻工名字相同,使《扬子法言》身世得到进一步明确,至此,人们给了这部古籍一个更为准确的名字:“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为传世孤本。

为现藏古籍明确一个准确的身世,此事成为近年来我国古籍普查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发现。2009年,《扬子法言》毫无疑义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贰 梦寐以求的传世孤本原来一直在身边

宋代古籍最珍贵的当数南宋台州库刻本“四子”。刘冰说:“亲眼目睹台州本‘四子’真容是数代藏书家难以实现的奢求。”

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司马光上疏请崇文院校正《荀子》《扬子》《文中子》,并送国子监刊行,称为“三子”。此后国子监将“三子”校正后到杭州雕版刻印。至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三书刻成,这就是北宋国子监刻本“三子”。

然而靖康之变(1127年)时,金人大肆劫掠,北宋官府所藏书籍及书籍板片或被金人劫掠,或毁于战火,所存无几。到南宋孝宗时期,书籍奇缺,又找不到旧刻板片,朝廷只好收求北宋刻书传本借以重刊。

在此背景下,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台州知府唐仲友在浙江重刻《荀子》《扬子》《文中子》《韩子》,称为“四子”。唐仲友在台州重刊“四子”,以熙宁本为祖本,所以台州库本“四子”历来为藏书家和版本家所珍重。台州库本“四子”中的《文中子》《韩子》久已失传。上世纪50年代,国家图书馆购回的藏书中,有宋版《荀子》一部,很多人认为是台州库本,但经认真考证,最终确认为台州库本的翻刻本,于是人们一睹台州库本面貌的愿望再次落空。

“四子”中的《扬子》即《扬子法言》,在清代时入藏“天禄琳琅”阁,清末时,被溥仪以赏赐名义私带出宫。日本战败投降后,《扬子法言》入藏东北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前身),在库房中安好地保存了半个多世纪,上世纪80年代还曾被重新影印出版。

书名中的扬子,即扬雄,为西汉学者、辞赋家。唐朝韩愈将其与孟子、荀子并称。宋代司马光对扬雄极为推崇,说:“扬子直大儒邪!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非扬子而谁?孟与荀殆不足拟,况其余乎?”他认为孟子、荀子都无法与扬雄相比。

扬雄语言所传达的智慧影响至今,如“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治不忘乱,安不忘危”等。

在宋代各地有公使库这一官办机构,相当于驿馆,专门负责为往来各地的官吏安排临时的食宿。然而,宋代的特别之处在于,负责公使库的官员除了做迎来送往分内之事,还非常善于经营。他们做典当、药材等生意,收入颇多,其中刻印书籍也是收益中很大的一项。

台州知府唐仲友就是利用公使库这个官办机构,雕版印制了“四子”。唐仲友在《扬子法言后序》中写道:“子云悟道以悔,自独智入《法言》。”有研究者分析认为,唐仲友私自印刷《扬子法言》除获得经济利益外,也有他个人对扬雄推崇备至的因素。

当发现访寻多年的古籍孤本就安睡在身旁时,这是何等的意外和惊喜!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身世经专家确认后,多次在国内重大古籍展览中登场,收获极高关注度。

叁 古籍见证朱熹弹劾台州知府

刘冰告诉记者:“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以文字形式传承了扬雄的儒学思想,同时这部古籍还以实物见证了宋孝宗时代的一场公案。”

这场公案的主角是前文提到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关于这个人物,《宋史》着墨不多,他是浙江婺州(今金华)人,其父唐尧封,其兄唐仲温、唐仲义,父子四人,先后考取进士,可以说是满门荣耀。

清康熙年间所修《金华府志》卷16载:“(唐仲友)……论时政,上纳其言,再转知台州。兴利除害,政声哗然……”将其描绘成一位政绩斐然、廉洁奉公、耿介敢言而又怀才不遇的循吏良臣。

然而,在研究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库刻本《扬子法言》过程中,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这位被府志吹捧得“白璧无瑕”的唐仲友,在台州任上竟被朱熹连劾六状——不顾民瘼、贪赃枉法、骄奢淫逸、弄虚作假、伪造楮币等诸多劣迹,线索就是刻工蒋辉。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记述:“据蒋辉供,元是明州百姓。淳熙四年六月内,因同已断配人方百二等伪造官会事发,蒙临安府府院将辉断配台州牢城……”意思是说,刻工蒋辉供述,自己原是明州百姓,因伪造南宋纸币“会子”,被发配到台州牢城。蒋辉还供述:“其三六宣教称‘恐你闲了手,且雕赋板,俟造纸来’。其时三六宣教言说:‘你若与仲友做造会子留心,仲友任满带你归婺州,照顾你不难’。”这段话是说,狱中管理者让蒋辉刻书,还让他给唐仲友伪造“会子”,唐仲友任期满后会带他回家乡。

唐仲友伪造会子一事已无从查考,但朱熹弹劾:“唐仲友开雕《荀》《扬》《韩》《文》四子印版,共印见成装了六百六部。”除送人外,“其余三百七十五部,内三十部系表印,及三百四十五部系黄坛纸印到。唐仲友遂旋尽行发归婺州住宅。”朱熹认为,唐仲友用犯人开版印书,动用公使库官银来印刷,将书送给过往官员,这倒不是什么大罪,但问题在于,他用犯人,又用公款,刻书之后“尽行发归婺州住宅”,犯下假公济私之罪。

李致忠在研究文章中指出:“事情已过去了800多年,有没有这段公案都不影响《扬子法言》的版本价值,有了这段公案,更增加了它的无穷趣味,也增强了它的知名度,提高了它的版本地位。”

(本文图片由辽宁省图书馆提供)

手记

“西蜀子云亭”的主人

◤郭 平

《扬子法言》的作者扬雄,是生活在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扬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汉书·扬雄传》载,其“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天凤五年为公元18年,这样计算,扬雄生在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他自幼家贫,在自序中说:“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顶风冒雨下田耕作:“身服百役,手足胼胝;或耕或籽,沾体露肌。”但是,他胸有大志,以圣人之业自任,不以产业为意。

他自40余岁到京师长安,43岁为黄门侍郎,直到71岁逝世。他在长安度过了近30年的宦游生涯,共经历汉成帝、哀帝、平帝和王莽新朝四世两朝。在汉成帝时期,他作文学侍从,擅扬文赋,蜚声京华,其余时间他大隐于朝,潜心学术。

扬雄文采焕然,学问渊博,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方面,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东汉思想家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唐代文学家韩愈赞他是“大纯而小疵”的“圣人之徒”;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更推尊他是继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一代大儒。

在扬雄生活的西汉末年,文人们著书立说大多诋毁先贤,提出一些诡辩的观点来标榜自己,以至于影响到了当时的政局。那时,经常有人带着各种疑问找到扬雄,扬雄就模拟儒家经典做答,其目的是宣扬正统儒学思想。如《法言·先知》中有“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问:‘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扬雄的文学、思想成就为后世所景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很多人都能随口诵来,其最后三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子云亭”的主人便是扬雄。史料记载,子云亭为扬雄读书著说的地方,遗迹今已不存。《汉书·扬雄传》载,扬雄曾居于成都。撰于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载:“子云宅在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这里指明扬雄的家位于成都城的西南角。宋仁宗年间的何涉著有《墨池准易堂记》,其中记载:“扬雄子云有宅一区,现锦官西部隘巷,著书,墨池在焉。”“墨池”是扬雄著书后洗砚盘、毛笔的池子,子云亭建在池旁,是扬雄读书、著书的地方。

后世为了纪念扬雄,在四川成都、绵阳、乐山等地都建有“子云亭”,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先贤的景仰之情。

小讲堂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国家名录”)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的一份名录,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目前已公布6批。我省先后有553部古籍精品进入“国家名录”当中。

宋版古籍是宋代采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刷的书籍。在宋代,雕版印刷机构有官办机构和私人刻印的区别,通常官印书籍纸张考究,用墨精纯,因为选聘的刻工水平较高,所以传世的宋代官印书籍更为珍贵。

宋代台州府的公使库刻印的书籍称为台州库刻本。公使库是宋代的驿馆,为官办机构。因为受地方字体偏好影响,官刻书籍采用的字体在地区间有所不同,浙江一带的刻书机构偏好欧体字。省图书馆藏《扬子法言》是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台州库刻本的代表作,字体为漂亮的欧体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