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集理论性、历史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著作

——专家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07日

本报记者 高 爽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这本书在提高“看家本领”上是有益的,因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多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怎么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这个“看家本领”,这本书做得很好。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了鲜明的通俗性和大众化,尽管全书好像没有更多引述原文,但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就是作者的功底。现在有的作者生怕引述原文少了显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不是这样的,通篇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哪怕没一条引文,理解的深度到位就行了。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韩庆祥:这本书是史论结合的典范,以史为主,论从史出,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很有见地,是一部阐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力作。尤其是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性的分析是颇为独到的,特别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功能在于实际运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行的分析和阐释颇为独到,认为马克思主义行,根本在创新。马克思主义行,主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行。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分析和阐释也是颇为独到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创新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金民卿:杨金海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文本及其历史和理论的研究,这本书突出显示了他这方面的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主体性、创造性非常好地结合起来,有很强的震撼力。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秦宣:这本书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书中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独创性贡献,展示出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十分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理论分析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性。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王树荫: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历史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著作。作品要言不烦,重点突出,新意凸显。如对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历史定位、逻辑体系以及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很有创新性,有助于广大读者对新的理论飞跃的理解。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肖贵清: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次历史性飞跃,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非常强的可读性。无论对于我们学界的同仁,还是社会的读者,都可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宪明:这部书很好地回答了如何讲好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故事”这样一个大课题,即在书写方式上,以通俗而鲜活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在理论概括上有创新,不落俗套;从世界历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