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成局谱新篇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05日

(上接第一版)

——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在以往基础之上的绿色转型升级;不是想转不想转,而是必须转,早转早主动,不转必被动。

——要坚持以上率下,着力破解部分干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速度情结等根深蒂固的问题。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围绕高质量发展,朝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县区和市直部门调研;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等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自去年6月份起,朝阳市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全市举办高质量发展大讲堂39场……开展各类宣讲500余场。

思想解放引领,朝阳市顶住转型阵痛,注重发展品位、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见真章、求实效。

立梁柱——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曾经有一段时间,朝阳市的一些基层干部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很茫然: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

想明白是干明白的基础。朝阳市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逐渐构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定盘子——

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朝阳市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十四五”重点任务和目标体系。

与此同时,朝阳市提出了“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承接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攻方向;明确了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七方面实现新突破的发展路径。

理路子——

去年8月至10月之间,朝阳市双“1+4”系列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实施。

8月18日,高质量发展“1+4”实施意见发布,即一个总体实施方案和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科技创新4个高质量发展具体实施意见。

10月26日,朝阳市对外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1+4”方案,方案明确了全面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推进实施92项举措、努力打造一批特色营商品牌。

双“1+4”弥补了朝阳在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上的漏点,同时为从理论认识向实践层面转变提供了路和桥。

紧随双“1+4”系列文件发布之后,建设数字朝阳等一系列意见和方案陆续出台。

开“方子”——

今年年初,朝阳市委年度工作“1+3+7”系列文件出台,包括“开放朝阳、创新朝阳、宜居朝阳”3个实施意见和创城工作提升年等7个行动方案,实现高质量发展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

至此,朝阳形成了推进高质量发展从“把方向”到“抓落实”的工作闭环。

谋转型——锚定绿色培育新增长点

随着朝阳重型搬迁改造塔筒等风电装备项目的加快推进……朝阳结束了只有发电项目而没有相关装备制造项目的历史,初步形成了上游装备制造、中游发电、下游氢能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朝阳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正在开篇破题,“新字号”清洁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破“0”,“老字号”汽车整车产业发展大有起色,“原字号”部分主产业链正在“由短拉长”。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朝阳已实施现代钢铁冶金、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项目436个。

特别是,朝阳市牢牢抓住省委支持朝阳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有利契机,谋划推进一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目前已建成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12个、部分容量并网发电项目11个。

朝阳市锚定绿色低碳循环,强化刚性约束,拉起项目引进红线,狠抓去“粗”存“精”、去“污”存“绿”、去“虚”存“实”,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培育形成。

在优质绿色项目上做“加法”,展现的是远见与坚持;对低端落后项目做“减法”,透出的是果决和定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朝阳成为热词。

一年来,朝阳市开展了数字赋能“产业提升、园区提质、政务提效、服务提级”4项行动;而今,浪马轮胎等3家企业已跻身全省5G全链接数字工厂试点企业,喀左红山化工平台创新应用获评工信部成功案例,凌源市获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

聚合力——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

今年年初,一条有关朝阳的消息被媒体广泛转载,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1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予以表扬,朝阳跻身“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率成效明显的市”行列,被予以激励支持。

看到“坏处”、解决“难处”、争取“好处”。 朝阳市着眼破解创新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短缺等问题,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着力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这是落地有声的坚决行动。朝阳强力推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引育中心建设,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编制了引育项目清单,累计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30个,其中,15个联盟被确定为“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这是因时因势的有效应对。朝阳狠抓“揭榜挂帅”“带土移植”项目实施,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建立项目培育库,已累计实施项目80个。

这是培育新苗的振兴之举。朝阳加强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过去一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16家,是2018年的8.3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累计达到145家;新增雏鹰企业18家、瞪羚企业9家。

希望在望,未来已来;聚力高质量发展,朝阳迎风破浪,扬帆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