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微评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01日

“线上演出”是 观演形态的新突破

刘恩波

“云”演出或者叫“线上演出”,近来在网络一发而不可收。打破了传统剧场、音乐厅、体育场等现场直接观演交流互动形式,代之以视频传播方式,用手机和电脑完成了新演出形态的转换和更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探索和尝试艺术跨越时空界限,拓展全新传播渠道和多样化传播生态,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以崔健和罗大佑的线上音乐会来说,两位老牌巨星,又一次占据时代潮流制高点,他们重新走到广大受众的欣赏视野中,通过云平台的网上直播通道,带来前所未有的另一种视听盛宴。

当然也得承认,由于没有观众的现场直接参与,明星们对于受众群体的介入与回馈环节,缺失了激情的依托、共鸣与呼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演出的热烈状态的产生。隔着屏幕,再庞大的互联网艺术分享,归根到底,还是少了人的生命动感的交互生发。可是另一方面,当千万观众拥抱着“云”平台,打出弹幕送出礼物,那种空前的文化狂欢,还是大大超越了传统现场观演的局限性和地域性。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或者沈阳的某家剧场、音乐厅和体育场的局部范围,网络的饕餮视听盛宴,涵盖了四面八方的受众对象,让艺术真正走向没有地域现场制约的空前自由的状态。

是否可以这样说,云演出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最终会与传统观演形成势均力敌两不相扰的共生共荣态势,它们各有优势各有侧重,从而极大激发视听艺术的全方位全息性的拓展和发展。

以线上方式延伸文艺服务的触角

刘艳妮

近期,周杰伦、崔健、孙燕姿等纷纷线上开唱,在微信朋友圈刮起了一股青春怀旧风,唤起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线上音乐会、线上舞台剧等线上文艺形式受到大众追捧,越来越多的人以线上方式参与文艺活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照相机、留声机、电影、电视的发明,让文艺抵达大众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当前,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改变了文艺生态,线上方式延伸了文艺服务的触角,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文艺欣赏机会与更丰富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激活大众的文艺细胞,这是现阶段媒介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文艺观念上的改变与收获。

文艺生产者愈发意识到更多的受众是在剧场、音乐厅之外,线上文艺由线下文艺的附属品,逐渐发展成为常态化的文艺样式,线上文艺是今后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如互联网时代生成的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它的出现并没有摧毁“传统文学”,而是以全新的形式推动其发展,发展线上文艺也不是对线下文艺的取代,而是对其样式的拓展与丰富。借由线上方式,文艺服务公众面得以扩大,不同群体的文艺需求得以更有效地满足。

目前来看,现场体验感的确是线上文艺发展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壁垒,线上虚拟体验的效果尚不能像现场观剧、听演唱会一样真切。选择线上或者线下,还是要看我们的审美需求。相信在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线上文艺实践也会优化升级,以多种面貌与线下文艺一道,满足大众的多样化文艺需求。

文艺微评投稿邮箱

lnrbbff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