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攻坚克难

辽宁日报 2022年07月01日

(上接第一版)

全省各级党组织号召居家防疫的党员以普通党员身份下沉基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抗疫一线的“硬核力量”。17万名党员到社区(村)报到,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2万个。

“危难时候显身手”“使命重于生命”。锦州市公安局反恐怖工作支队支队长陈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治本色。自担任特警突击队大队长以来,陈帅先后妥善处理各类暴力性突发案件数十起,侦办各类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3人。

“我是一名党员,必须在群众需要时及时出现。”在今年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陈帅受到表彰。

陈帅是万千优秀党员干部、英雄模范的代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情系百姓,心怀民安,用一颗赤诚的心去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深耕基层,为民服务有情怀

“我请战!请组织派我去最贫困、最缺人的地方!”

乡村振兴路上,党员干部尽锐出战,走进群众中间,带领群众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

去年,我省从机关干部中向6546个重点乡村接续选派1.01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与基层党员干部一道,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29岁的青年教师陈浩南是一名“扶贫老兵”,5年里两次驻村。在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他以“不怕走破脚皮”的拼劲,为村里申请资金,修建14.5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大桥,以“党员农户+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创建了寒羊养殖基地。

“党员干部先做一步、多做一点,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就能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陈浩南说。

百姓的难点就是工作的着力点。全国“最美公务员”、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党委书记王德文从事乡镇工作20余年,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党群联手、村社共建、互惠共赢”的脱贫路。“老百姓有急难愁盼的事,都找村‘两委’,咱得管。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行动帮民富、解民忧。”王德文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全省11637个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11195个村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马即奔跑、上任即实干”,解决744个历史遗留问题,乘势推进2503个乡村产业、集体经济帮扶项目,为群众办实事2.8万件。

80后孙欢和85后李凤雷是其中的典型。孙欢所在的北票市东官营镇海丰村曾是一个产业发展滞后的薄弱村。孙欢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明确“党建引领、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短短几年就把海丰村建成集生态采摘、乡村旅游产业和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富裕村。李凤雷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发展设施农业,为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建设设施农业示范产业园,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0万元。

一个个基层战斗堡垒,一名名优秀党员干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深扎人民群众的沃土,为辽宁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立足岗位,迎难而上勇担当

新征程,再出发。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负责,不断增强本领,积极投身辽宁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

“我们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加以解决。”敢啃“硬骨头”的省司法厅行政审批处副处长李笑寒受理审核司法鉴定等材料5000余件,无差错、无超时,制作53个审批事项的网上服务指南,修改调整指南要素3800多项,解决群众“办事难”。

鞍钢集团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立在生产车间。连轧分厂党支部书记罗伟说:“现在钻研技术的多了,得过且过的少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多了,消极应付的少了。”

把大事落细落实,把难事干成干好。大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支队金融大队的党员干部常年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以专业素养和高超“技艺”,侦办全市重特大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成为打击经济犯罪的“利剑尖刀”。

抚顺市新抚区全面推行“书记党建项目”,坚持书记领衔主抓,全程靠前指挥推动,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项目高效实施。今年以来,13个项目已推进实施。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上,我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桩桩、一件件,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发展信心,强化使命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