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彰武:光伏聚能 黄沙生“金”

辽宁日报 2022年06月17日

(上接第一版)2021年,全县光伏累计上网电量1.39亿千瓦时,产值达1.26亿元,税收2536万元,有效缓解了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了投入一次、固沙长久的生态效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农民进场务工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沙区农民收入偏低、收入来源单一等突出问题。

荒漠化治理、光伏发电、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光伏锁沙”一子落下,多题立解。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形象地将治沙比喻成医生治病:“要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脉问诊,开方抓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机农业、特色旅游业等产业,真正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让彰武人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不仅挡住了沙地南侵的脚步,将我省防风固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前推进了13公里,还探索出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等新模式,点沙成“金”。

近年来,彰武县启动了百万亩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打造了辐射70平方公里的柳河生态湿地,沿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营造了宽2公里、长171公里的防护林带,北部地区严重沙化面积减少30%以上,初步形成了15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沙相统一的生态屏障。

系统治理让“绿色长城”的体量更大,效能更好。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9%增加到31.47%,草原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平均风速由每秒3.4米降至每秒1.9米,扬沙天气由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十年的平均5天,6座万亩流动沙丘得到固定。省气象局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沈阳市大气降尘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8.6%,彰武在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彰武治沙的可贵之处在于,围绕打好“沙牌”,走好“沙路”,对沙与生态、产业三者关系的认知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成果更加丰厚。牢牢把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主线,不断开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增值转化路径。未来,将发展“以工用沙”,实施“以肥改沙”,推动“以调减沙”,加强“以养退沙”,推行“依法治沙”,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