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波: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辽宁日报 2022年06月14日

本报记者 狄文君

乡间小路布满了他奔波的足迹,田间地块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他始终坚守农业生产一线,全身心投入农作物种子科研繁育、农技推广与培训指导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今年58岁的张永波是调兵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在育成玉米新品种“科航6号”和“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铁豆37号选育与应用”项目中贡献突出,主持希森6号马铃薯北方区推广项目创造了辽北单产历史纪录,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典型经验获农业部重大贡献奖……在当地农民心中,张永波不只是“最美科技工作者”,更是“送技术下乡、送钱到家”的贴心人。

从1994年开始,张永波就潜心从事农作物种子繁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调兵山市唯一国家级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资质。他带领西部山区农户育种,使2万亩山地15年获纯利4.5亿元,农户的草房也都换成了砖瓦房。

调兵山市东部基本都是采煤沉陷区,这种地漏水漏肥,种玉米产量不高。2016年,依托绿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永波开始引进希森6号马铃薯,并从秋季备地、春天起垄、温室催芽、菌剂拌种、靶向冲肥、地蛋收获及科学储运等,定期去田间做全方位技术指导。几年来,累计推广种植12.5万亩,总增产鲜薯1.13亿公斤,新增销售额1.35亿元,使农民真正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

2020年,张永波作为首席项目专家,指导绿满园合作社推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并一举创造了亩产超万斤的辽北单产历史纪录,为调兵山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马铃薯收获后,第二茬农户还能种萝卜、白菜,整体效益和玉米相比,1亩产值超过了10亩。

长期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张永波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等职业病,但他依旧不改初心。面对十几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张永波觉得重任在肩:“确保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每位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