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静
“蓝天常驻,空气常新。”这几年,辽宁人的“朋友圈”里,时常会晒出这样的场景:碧空如洗,三五亲朋在绿地上搭起帐篷,尽享欢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中,尤以“清新空气”最受群众关注。守护蓝天,不断提升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努力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成立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全省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进行系统安排部署,进一步压实责任。各市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狠抓落实。生态环境系统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省形成打击违法排污的高压态势。
辽宁是工业大省,石化、钢铁等主导产业都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污染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抓住根本,治理才有成效。
深化工业治理。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重点行业减污降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加快。
在鞍钢,投资3.18亿元的炼铁总厂西区烧结增设活性炭项目已进入热态调试阶段。“调试完成后,污染物排放指标将满足超低排放标准。”鞍山钢铁安全环保部环保总监孙大鹏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快进度,计划2023年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届时,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3项污染物总量将分别比2020年下降17%、32%、22%。
鞍钢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已督促推进重点钢铁企业完成214项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截至“十三五”末期,全省基本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涉及装机容量32906兆瓦;采取超标淘汰、清洁替代、深度治理等方式,整治工业炉窑5101台。
“绿色不是制约,而是方向”,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数字显示,我省已有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选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打好“蓝天保卫战”,优化能源结构是着眼长远的“关键一招”。
“风吹风车转,风吹幸福来。”在大连庄河市,“海上风车”成为亮丽的风景。2020年11月25日,庄河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十三五”时期,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由1248万千瓦增加到2194万千瓦,装机比重由29%提高到37%,发电量比重由18%提高到31%;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9.2%,为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北方,每个供暖季都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期。
近年来,辽宁大力实施清洁取暖改造,成效显著。截至“十三五”末期,全省累计拆除燃煤锅炉2.1万台,提标改造燃煤锅炉1427台,达到特别排放限值,完成散煤替代200余万吨。沈阳、营口、阜新、盘锦四市纳入中央财政冬季清洁取暖支持范围,有序推进供暖领域减污降碳。(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