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美推出纪念《讲话》大型美术与设计精品展

经典画卷展现艺术创作的人民情怀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30日

油画 《变迁中的南站》 曲今伟

中国画 《城市三月风》 赵斌

中国画 《稻香时节》 杨振凯

油画 《吉祥蒙古》 韦尔申

大型组雕《旗帜》 鲁美雕塑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本报记者 凌 鹤

核心提示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以“艺术为人民”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作品展和设计服务社会作品展。展览推出线上美术馆,以先进的视听技术全景呈现展品全貌,广大观众透过近400件艺术经典,认识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延安出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道路走过的历程。

符合大众审美心理的作品广为传播

这是一代代胸怀人民的艺术家。张望、李福来、全显光等创作的颇富影响力的版画作品,王盛烈、“鲁美四老”等创作的家喻户晓的中国画作品,万今声、任梦璋、宋惠民、韦尔申等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田金铎、贺中令、李象群等创作的经典雕塑,从老一辈到新生代,鲁美艺术家留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力作,紧扣时代脉搏。

鲁美老院长、版画家张望是鲁迅的学生,他创作于1944年的黑白木刻版画《延安居民讨论选举》,发表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影响深远。作品以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为宗旨,用平实、朴素、鲜明、有力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传递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充满活力的生命气息,比之前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提高,摆脱模仿“洋木刻”的生硬痕迹,突出本土传统版画特色。

油画家宫立龙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路》,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奖,并引起极大关注。作品为鲜明的城市题材,由改革开放中的进步青年群体和强烈的色彩关系构成画面。艺术语言具有戏剧特征与张力,在写实中融入人文思考,成为时代的独特记录。

油画家韦尔申创作于1988年的油画《吉祥蒙古》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画面以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为线索,通过沉稳坚实的笔调对三位不同年龄的蒙古族妇女进行刻画。透露出画家对庄严、深沉、厚实、质朴和神圣等精神气质的向往,也通过艺术作品将这些精神气质融入和提升了画作的人物形象,表达了画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注与思考。

国画家赵斌创作于1992年的中国画《城市三月风》,由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收藏。作品描绘初春的北方,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商业街的繁华景象浑然一体。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下,欣欣向荣的城市新风貌。画面采用工笔淡彩的表现形式,结合装饰性色彩及平面性绘画语言,呈现出丰富且统一的绘画效果。

注入时代精神的佳作鼓舞人心

画家黄亚奇、韩婕创作于1999年的水彩画《红苹果》,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红苹果》首先在构图上打破传统水彩静物空间模式,以三联画宽银幕的形式出现。色彩表达以简驭繁,黑白红组合产生对比,强调单纯性和强烈的视觉感受。红色的苹果和黑色干刺玫寓意力量和希望,在时间的流动中激发个体生命彰显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国画家杨振凯创作于2003年的中国画《稻香时节》,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16年,入选“中华民族大团结美术作品展”。该作品是画家赴湘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而作。作品从纳西族、傣族、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反映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彰显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美术的文化特色。

油画家曲今伟创作于2012年的丙烯油画《变迁中的南站》,荣获2013年辽宁风光美术展金奖。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深深触动了艺术家的灵感与热情,该作品以动人的色彩记录了沈阳南站变迁之景,是艺术家心中真情的流露。

薛志军创作于2016年的摄影作品《海州》,入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组委会收藏。《海州》是黑白摄影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工业文化的思考深度。海州煤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它的开采史是新中国工业建设史的缩影。作者在与纵深数百米的工业山水对话的过程中,正视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影响,倡导生态文明的发展观。

鲁美院长李象群领衔主创、雕塑艺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组雕《旗帜》,于2017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落成。这组群雕由6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一面迎风飘动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组成。以气势恢宏、鲜活灵动的艺术形式,刻画了全国56个民族和各行业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党的指引下,众志成城、坚定豪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风貌。

80年,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使鲁艺精神化作生动的艺术语言,将思想、感情、行动浓缩到画笔上,真实反映人民的时代新貌。

艺术微论:

那里有艺术丰沛的源泉

凌 鹤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辽宁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美术大省,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的创作方向,并因此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鲁迅美术学院源于“延安鲁艺”,他们多年来的创作实践证明,到人民中去,那里有艺术丰沛的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创作理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鲁迅的倡导下,新兴木刻版画创作空前活跃,起到了提振民族精神、鼓舞战斗士气的巨大作用。新兴木刻版画之所以赢得人心,是因为它以刀代笔,单刀直入,形成具有民族化特点的版画语言,以火热的战斗生活、不屈的英雄形象、万众一心的人民力量作为创作源泉,大开大合、勇猛爽利,心灵共鸣强烈,号召全民族一致抗日。延安木刻对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一批描绘新中国各行各业建设的劳动者形象,并成为一种美术创作的审美引领。改革开放后,社会快速发展,以人民为核心的创作理念,使中国美术保持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美术创作不仅推出重大历史题材主题,还注重接地气的朴素美术观的表达。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使大主题作品深刻又生动,日常生活题材艺术表现鲜明、表现手法不断创新。

生活不断赋予艺术创作灵感与激情。无论是绘画、雕塑、艺术设计,还是书法、精品力作都是深入生活的结晶。辽宁画家的经典作品《耕者》《钢水汗水》《雷锋》《孟泰》等的创作过程,由于画家全身心投入,走访所画对象身边人、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实地体验,长时间与他们共同生活,深层认知理解其精神世界,作品面世后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在重大历史主题的创作中,画家重走抗联路、重走长征路,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进入历史情境,画笔由此变得有血有肉。在当代题材的创作中,画家深入体会人民的所思所想,激发出灵感和激情,丹青翰墨传递出鲜活的生活气息,作品反映时代的气象与风格。矗立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的当代雕塑力作《追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所刻画的中国56个民族、73个人物形象全部来自真实的人物原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了广泛的审美认同与共情。

美术作品是一个民族审美情操和文化内涵的外化,好的作品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好的作品哪里来?历史与现实不断验证了艺术为人民,才会使美术创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