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山镇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作业现场。 本报特约记者 门 莹 摄
本报讯 记者周明 崔振波报道 5月20日,在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厚德家庭农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农场招聘的村民正忙着进行秸秆碎混还田、对耕地增施有机肥、进行机械化播种。
今年,厚德家庭农场的1100亩耕地被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农场负责人汤占民说:“黑土地保护耕作对我们的好处非常多,第一个能改变我们的地力,第二个能降低我们的成本。黑土地保护耕作给我们每亩地实施有机肥20斤左右,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强地力,增产增收,为明年的增收起到很好的保护性作用。我们现有经营面积1100亩左右,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之下,我准备今年再流转100亩土地,种植大豆和中草药。”
今年,抚顺市把黑土地保护项目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保护优先,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措施,推行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让已经肥力下降的黑土地恢复“原貌”,成为沃野良田。
保护性耕作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播种为主的现代化耕作技术。该技术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免耕播种,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增肥地力,而且抗旱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可有效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为了高效推进抚顺市农业绿色发展,切实推动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年初以来,抚顺市农业部门在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顺城区和东洲区积极加大保护性耕作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召开现场演示和培训会、送农机科技下乡、典型引路等形式,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科技手段和科学知识让变“瘦”的黑土地“肥”起来。
抚顺市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本地的低积累替代品种、水肥调控、土壤改良等安全利用类措施,共完成安全利用耕地面积7813亩。依托新宾县、清原县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项目开展取土测土、农户调查、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65.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基本实现每亩地化学农药施用量少施50-60毫升;采取诱捕器、诱虫灯、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全年开展病虫害监测及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1万亩,亩均减少农药施用2-3次;推广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近1.84万亩次,实现了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为确保保护性耕作项目高产稳产,抚顺市各县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和县级基地实施主体进行交流,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农户适时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治。农业部门与气象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及时通知农户抓住天气晴好时段,对苗情较差的地块适时追肥;指导农户合理有效控苗除草,通过苗后除草,有效解决了保护性耕作的控草难题;实时跟踪指导,及时为农户提供机具技术服务。县区农业部门派驻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协调免耕播种机厂家选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户调整保护性耕作耕种深度,确保玉米出苗率,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农户亲眼见到了保护性耕作的作业效果,做到了少花钱、减投入、多增产,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且抗旱防风,减少化肥使用量,农户在春播时减少成本投入,在秋收时粮食稳产增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认可。今年抚顺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1万亩,较2021年扩大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