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诗词中的地理价值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23日

李 翔

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远方”的诗歌空洞无物,没有诗歌的“远方”直白冰冷。把古诗词和中国地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直抵精神家园的“诗和远方”。《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一书,运用地图定位诗歌的创作地点或描写地点,深入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特征及内涵。可以说,本书既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古诗词赏析,又是一部实用的地理教科书。

开启古诗词之旅

《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一书包含100篇古诗词,分为黄河、长江、大地、大海、名山、名城、名楼七章。但这100篇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冷门”,这是因为,作者在选取诗词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挖掘诗词蕴含的特殊价值,而没有过多地纠结于作者或者作品的知名度。

比如《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一诗,题目既冗长拗口,作者吕温也是一位非常冷门的诗人,为什么还要选这首诗呢?这就不能不说吕温特殊的经历了,他是在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前后以副使身份出使吐蕃,随后因为唐朝连续发生皇位更迭而被迫在吐蕃滞留一年。这首展现出青藏高原独特雄奇瑰丽风光的排律诗,正是他在逻些城(今拉萨市)与两位同事的唱和之作。换句话说,吕温是为数不多在青藏高原生活过的中原诗人,这首诗又是以第一视角描绘青藏高原的作品,这就叫特殊价值。

再比如《香岙逢胡贾》一诗,作者汤显祖是一位著名的戏曲家,并不以诗文见长。但本诗是汤显祖在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贬官途中路过澳门所作。近代以前,有关澳门的诗文很少。可以说,本诗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和他们相比,苏轼不是冷门诗人,但本书选取了一首他的冷门诗作《减字木兰花·立春》,这又与苏轼的遭遇密不可分。北宋自宋太祖以来立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对待知识分子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贬官流放。苏轼因为卷入新旧党争,被一贬再贬,一直贬到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这已经是当时能想到的最远的地方了。一生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苏轼抱着来之、安之、乐之的心态在海南岛定居三载,这首词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春耕图,反映的是当地立春时节的风土人情,为后人在研究海南岛风俗时提供了现成的“教材”。

以点带面史地结合

既然是“地理教科书”,本书重点在普及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首入选的诗词都配有“地理卡片”栏目,内容短小精悍,还会涉及一些地理的“冷知识”。比如我们都知道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为什么会有“江东”的说法?本书作者在解读《望天门山》一诗时就做出了回答,因为位于安徽马鞍山的天门山折转了长江的流向,长江在这里转头向北,直到过了金陵(今江苏南京)之后才再次折向东南,古人因此才把这段江面的东边称为“江东”。

将地理常识蕴含于诗词中,为读者答疑解惑,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都提到了“西塞山”,但这两个西塞山不在一个地方,前者在湖北黄石,后者在浙江湖州,读过本书之后读者一定不会混淆。赤壁也有两个:一个在湖北咸宁,是赤壁之战古战场;另一个在湖北黄冈,是苏轼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地方。也就是说,苏轼其实是犯了个地理常识错误,但也正因为这个错误,现在前者被称为武赤壁、周郎赤壁,后者被称为文赤壁、东坡赤壁。

所谓“史地不分家”,一个地名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诗词中也是如此:提到易水,就会联想起“荆轲刺秦”;提到黄金台,就会联想起“千金买骨”。本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地理带出历史,让地理结合历史,加深读者印象。比如解析《乌衣巷》一诗,从乌衣巷的名称来由入手,即此地为三国时期东吴禁军驻地,而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因此号称乌衣巷,再以此带出南京“六朝古都”的身份。再如解析《春夜喜雨》一诗,从成都别称“锦官城”入手,即成都丝织业发达,特产蜀锦,三国时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在成都,因此号称“锦官城”,再以此带出成都在唐代的“一线城市”身份。

用地理视角进行诗词“互动”

本书作者非常喜欢用一些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古典诗词,在介绍诗词的背景时,通过以地理为媒介,来实现与其他诗词的“互动”。例如《书河上亭壁》是北宋寇准的诗,写的是河阳,听到这个地名,想必大多数读者都会不自觉地吟诵起杜甫《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诗句……

本书还有诗词作者与自己作品“互动”的例子,比如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这首词在苏轼的作品中知名度不高,但超然台位于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马上就可以联想到出自苏轼的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本书最有意思的一次“互动”当数北宋柳永描写杭州美景的《望海潮》了。据传,百年之后,金海陵王完颜亮读到这首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时,起了南侵之念,乃遣画师潜入临安,归来后将西湖景致绘于屏风之上,并使用了可能是中国最早的“PS”技术,把他本人跃马扬鞭的形象添在吴山之巅,完颜亮亲自于画上题诗云: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后来完颜亮“立马吴山”虽成南柯一梦,但他毕竟真的“提兵百万”南下征宋,造成江南兵连祸结,着实让柳永背了一口好大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