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民群众要从具体事儿做起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12日

万应慧

家门口就近养老行不行?社区边上就近吃“大食堂”行不行?居民想就近就业行不行?

我省一些基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需要,利用现有条件,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办“社区食堂”和探索“社区养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为民办实事,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干不干的问题。只要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把工作做实,所有的问号都能拉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工作课题之一。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造福人民群众为最大政绩”,从具体小事做起,注重群众需求,增加群众幸福感。

社区食堂也好,社区养老也好,都是“大民生”中的具体需求。就个体而言,也许并不“高大上”,但真正解决好了,都是每个人的“小确幸”。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连着民心、系着冷暖,也构筑成国家“大事”的“血脉”和“筋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既是为民情怀所系,也是治国理政所需。

我们为解决难题而来,甚至可以说,没有难题,我们存在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社区是广大居民的生活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情感的力量,最是深沉而持久。在急难愁盼面前,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有的放矢,一个个去攻克,一处处去疏通堵点,我们也就写好了民生答卷。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拿出抓小、抓细的“绣花”功夫,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确实是一场以心换心的考验,需要倾心倾情倾力作答。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老百姓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层出不穷。真麻烦真难,也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走出“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把党的温暖和关怀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有些基层工作者确实也想做出点“业绩”,一心向着“诗和远方”,却忘了脚下的土地。殊不知,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国之大者”,而“国之大者”就在于把人民“置顶”,就在于“行之实者”,不打折,不绕弯,做细,做实。

造福人民群众从具体事儿做起。透过一个个类似于“社区养老”、“社区食堂”的小目标转化为现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名字、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更看到了细致而微的民生目标里大写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