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从不落下,只在前方重新燃亮

“最美第一书记”陈浩南:五年芳华两驻村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11日

陈浩南是村庄的“活地图”,是家家户户“百事通”,是村民大事小情的“服务员”。

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一个地处辽西,一个地处辽中,相距甚远的两个村落却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第一书记”陈浩南有了关联。

5年前,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动,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陈浩南第一时间报名,他说:“我请战!请派我去最贫困、最缺人的地方!”在遥远的杏花村,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半年前,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扶贫老兵”陈浩南再次请战,他说:“我是急先锋,想为农村做更多的事!”在后屯村,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小书记”探寻“致富经”

杏花村,地处两省三市交界,本该四通八达、经济繁盛,却因山脉的阻隔,留住了自然风光,也困住了发展的脚步。

2018年,25岁的陈浩南与杏花村初相识,在见识了杏花村之美的同时,也体味到了“行路难”的苦楚。

“那几条烂泥路,坑坑洼洼,几十年来,我们只能踩着河套出行。每逢下雨和结冰,更是寸步难行。”当陈浩南进行摸底工作时,村民们纷纷说出肺腑之言:“没有路,玉米卖不上价,别的村玉米能卖上9毛一斤,咱们村只能卖上六七毛的价。”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已迫在眉睫,陈浩南把“为民求路”作为村里的头等大事来办。

缺资金,他带着“不怕走破脚皮”的拼劲儿,跑遍了省市县的各级交通部门,终于带回了好消息:“交通厅为村里拨付14.5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大桥的建设指标。”

路修好了,老百姓的脸上有了笑容。年过花甲的村民刘玉芝对记者说:“路修好了,有了‘翻身’的感觉,未来的日子可有盼头嘞!”

首战告捷,陈浩南没有止步,他开始琢磨下一个难题。杏花村占地面积6.22万亩,共有村民967户3002人,分别住在16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是老大杖子乡面积最大、居住最分散的合并村庄。这里的村民大多种植玉米,靠天吃饭。

玉米种植效益不高,陈浩南想从根儿上改变杏花村的农产品种植结构。几番调研后,他把目光投向中药材丹参种植。2019年上半年,杏花村成功流转土地112亩,建立了丹参生态种植示范区。然而,好事多磨,当年干旱,丹参总产才3万斤,只有预期的一半。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许多药厂纷纷转产抗流感病毒药品,丹参几乎“无人问津”。

丹参滞销,陈浩南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必须多点开花。他转变思路,根据杏花村多山,适合发展养殖业,决定上马小尾寒羊养殖项目。陈浩南捐助了1万元,又筹措11万元,以“党员农户+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创建了股份制的寒羊养殖基地。到2020年底,该基地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益。陈浩南信心满满:“要像滚雪球一样,一点点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小娃娃”也有“大作为”

初见陈浩南,村委会的干部们心里直犯嘀咕:如此年轻的“小娃娃”,能干什么事?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25岁的小伙儿干事有方法。”

陈浩南先是“瞄准”基础设施建设。行路难,协调政策、资金修路修桥;吃水难,协调县水利局建设一眼深水井;通信难,协调移动公司建立两座4G信号基站塔;深林巡护难,协调派出单位捐赠护林防火无人机一台。几年下来,杏花村大变样。

针对难点痛点,陈浩南挨个解决。缺资金,将本村申请为信用村,村民们享受无担保、低利息的发展经济优惠贷款政策;需帮扶,他邀请爱心企业开展各类捐赠活动并建立定点帮扶措施;上学难,协调派出单位开展“扶智育人”系列支教活动,建立了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捐赠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十余台设备,协调助学金3万元。

驻村3年多,陈浩南早已是杏花村人。修路、打井、架桥、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些实事好事令村民感念;帮村民买药、帮村民挂号看病、调解邻里纠纷……这些小事琐事令村民温暖。他是村庄的“活地图”,是家家户户的“百事通”,是村民大事小情的“服务员”。

2021年7月,陈浩南即将离任,他仍然放心不下杏花村的工作,为村里引来“防止返贫”的5万元捐助资金,协调派出单位回购杏花村小米10275斤,为杏花村直接带来收入13万元。

看到杏花村的发展道路越蹚越宽,新班子干事创业底气十足,2021年8月,陈浩南奔向了新的驻村岗位。

“新起点”追逐“振兴梦”

“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的故居就在后屯村,这里红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适合发展红色乡村旅游。”陈浩南对后屯村的未来充满向往。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到了后屯村,陈浩南迅速进入角色,着力解决旅游发展面临的难题。新修高标准田间作业道1.5公里,修建停车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有人问,脱贫攻坚有什么诀窍?陈浩南说:“党建是我迅速打开局面的一张王牌。”

陈浩南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后屯村里开支部大会,他对全村党员说:“我在这里没有亲朋,但我想为村里干实事,请各位党员成为我的亲朋,党支部成为我的后盾。”

陈浩南坚信,一个村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为了加强党建,他先后协调资金12万余元,搭建起红色村组织振兴党建工作室,创建了红色党员之家,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和党史教育红色步道,高标准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一系列举措下来,“村堡垒”汇聚起巨大的合力,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后屯村的未来指日可待。

五载芳华两驻村,陈浩南一直不懈奋斗,用双脚丈量脱贫致富路,用双手实现乡村振兴梦。

记者手记

心之所善九死未悔

“每次跌倒都是胜利的倒数,每条歧途都是成长的学步……”这首歌词仿佛为陈浩南量身定制,唱出了他心中那团火:决不认输!

在杏花村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陈浩南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不论道路多么坎坷,他都坚守在一线。

为杏花村修路是项大工程,其间的困难超出陈浩南的想象。这期间,陈浩南被骂过,被打过,还被诬告过,但他没有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修好这条民生路。”

面对丹参滞销的状况,陈浩南勇于担当。他不辞辛苦,先后赴天津、上海、四川等地推销丹参,为农产品销售“谋出路”;他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开辟小尾寒羊致富之路。

使命如山,奋楫笃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陈浩南一直以此勉励自己。在杏花村驻村的3年4个月里,陈浩南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趟家,错过了孩子出生、成长的许多瞬间,对家庭多有亏欠。他舍小家为大家,只为老百姓能走上致富之路。

乘长风,破万里浪。陈浩南不畏惧、不服输,在新起点选择连选连任,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青春之歌

《不屈的信仰》,由作曲家张帅、诗人默木、歌手张艺兴共同打造。2021年12月,《不屈的信仰》成为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的推广曲。

歌词如下:

每次跌倒都是胜利的倒数,每条歧途都是成长的学步,每道伤痕都是迷彩的纹路,每滴眼泪都是时间的礼物。我要奔跑,我要追赶太阳。太阳从不落下,只在前方重新燃亮。

我要呼喊,我要冲向海洋,海洋一直等待,等待我去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