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很难被偶像剧化改编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高 爽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读了一本网络小说和一部文学经典。读网络小说,是因为看了一部刚上线的爱情剧,故事有点意思,可又没耐心一直追,于是找来同名的原著小说看,书名就不提了。读经典,读的是《安娜·卡列尼娜》,没什么理由,就是阅读的日常而已。这样的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读,就让我的阅读心得变得“魔幻”起来。

因为读网络小说在先,所以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脑子一时还没转过来。如果用《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和情节建构一部网络小说或者青春偶像剧,会怎样呢?

虽然是一部很多人看过的经典作品,但如果从偶像剧的角度来看,小说里的人物还真是符合一部偶像剧的角色配置:女主角有两个,女一是安娜,美丽的成熟少妇;女二是基蒂,清纯的傻白甜少女,两人先是亲戚、闺蜜,后是情敌;男性角色主要有三个,男一是渥伦斯基,英俊潇洒的军官,先是追求基蒂,见到安娜之后移情别恋,成了可耻的第三者;男二是列文,淳朴正派的贵族,不够时尚的农村青年,与基蒂青梅竹马,自以为水到渠成的爱情却因基蒂被渥伦斯基迷惑而求婚被拒;男三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老到的政客,无聊乏味的丈夫。再来看情节,一部狗血爱情剧该有的元素《安娜·卡列尼娜》一个都不缺:有一见钟情,有移情别恋,有出轨,有私奔,有窝囊丈夫的容忍与暴发,有备胎的不离不弃,当然更少不了出轨与小三的悲惨结局。

但《安娜·卡列尼娜》终归成不了偶像剧,因为它的“狗血值”不高。面对安娜的背叛,卡列宁本应该利用他的权势地位来一次大围剿,可他没有,先是选择了容忍,继而又选择了宽恕,直到最终安娜卧轨自杀,在文字中读到的不是他大仇得报的得意,反倒有一种不合乎他虚伪政客身份的悲悯。而出轨的安娜本应该被无情地抛弃,做小三儿的渥伦斯基本应该身败名裂、前途尽毁,哪怕是移情别恋的基蒂也应该受到更多的惩罚,可他们并没有,他们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大多不是来自于外力,更源于内心的挣扎与煎熬。在看惯了爽文的读者看来,作家过于手软了,针扎得太轻,实在不够过瘾。

不仅如此,《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密度”也不够。同样体量的两部作品,前述网络小说经历了男主角从不可一世的霸道总裁到倾家荡产再到东山再起的几轮反转,与女主角的爱情更是各种波折,拍成几十集的连续剧,还需要删掉大量情节;而《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就太过简单了,特意去看了2012年最新版的同名电影,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装下了小说的大部分情节。

但引人深思之处恰恰在于,无法改编成偶像剧的《安娜·卡列尼娜》,却成了文学史上不容置疑的经典。当你读完整部作品,你会不由自主地对每一个人物产生悲悯,你会看到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时候,把他们当成了人而不是某个标签在描写,你或者没有经历过他们的故事,但多少会有跟他们一样的内心波澜。更不要说,在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的框架之下,作者还纳入了对整个时代与社会的丰富描写与深入思考。更不要说,还有精美的作品结构——被后世评论者津津乐道的双线拱形结构。

于是,在“畅销的不一定是经典,但经典大多很畅销”这段绕口令之外,或许还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绕口令——“经典一再被改编,但经典又很难被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