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号里“淘金”

辽宁日报 2022年05月05日

孙成文

每天睁开眼,翻看手机,第一选项就是浏览一番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又更新了哪些文章,觉得感兴趣的篇目,就点击收藏。睡前,再打开收藏的文章细细地读。这是近几年来养成的用手机阅读的习惯。

新媒体时代,一部手机就是一座缩微图书馆。我喜欢文学,除了阅读纸质书籍,为了更快地读到最新的文学信息和作家文章,还关注了《十月》《星星》《中国作家》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文学杂志和出版社的公众号,关注了刊发哲学、美学、艺术等内容的《人文之窗》等公众号。

这些公众号在纸质刊物出版后,都会在公众号里全文推出当期的一两篇重点作品。尽管我没有订阅纸质杂志,但依然可以从公众号里读到这些有分量的作品。还有一点好处,读完公众号文章之后,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体会直接发到留言栏里和编辑交流。

我是一名教师,在阅读公众号文章过程中,一发现有可以开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好文章,我总是先收藏,复制粘贴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里,重新编辑,再打印出来分享给学生们阅读。从公众号里分享阅读文章成了我拓展延伸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经典作品的深度解析、优秀诗文的精彩演绎,我都会分享给学生们。

今年寒假期间,一个学生在QQ上跟我谈起他读《红楼梦》时遇到的问题。大致是秦钟死后,贾宝玉跟柳湘莲说,十月一了,我要去他坟上祭扫一下。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十月一是什么日子,为何要在这天祭扫;一是,曹雪芹在北京写的《红楼梦》,北京也有十月一祭扫的风俗吗?

我先回答了他第一个问题,阴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有祭扫逝者的风俗,寓意天冷了,要给逝者送寒衣。关于第二个问题,恰好我从一个公众号里收藏了红学家冯其庸的《〈红楼梦〉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一文。我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了学生,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外出学习或开会,往返车程总有几个小时,这样的富余时间用来阅读从各个公众号收藏的文章最好了。这些文章,多则万余字,少则四五千字,我就像春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地阅读。读到高兴处,笑意顺着眼角爬上来,读到低沉处,就默默思索一番。用手机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享受到了随时随地的便利,也感受到不断丰富的内心。

也许有人说,这是碎片化阅读。但我以为,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并不矛盾。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概略性阅读,在这种广博的浏览中,也许可以找到新的阅读方向,也许可以找到新的兴趣。而新方向和新兴趣,皆有可能转化为深度阅读。

快节奏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而真正的阅读需要慢下来,当一个人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时,我相信,他会慢慢读出真实的生命和世界,读出真正强健的自己。

初步统计了一下,一年里,我从公众号里至少有300多万字的阅读量。看似碎片化阅读,但连在一块,还是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知识领地。我相信,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时间久了,七尺绸缎也能织成万里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