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很老也可以很“年轻”

辽宁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赵红勋

在最近视听文化的生态版图中,《最美中国戏》打破了传统戏曲综艺节目聚焦“舞台化叙事”的视景表征,在“园林实景”的情境融入中,通过“真人秀”的阐释方式“再现”经典曲艺,疏通了国粹艺术的大众化传播脉络,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高度关注,截至2022年4月24日,该节目仅在哔哩哔哩平台的播放量就高达400万,并获得了9.7分的好评。

作为一度被视为“审美小众化”“观众老龄化”的视听类型,戏曲综艺节目的创作理念与传播理路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即创作理念的着力点从“艺术表现”向“文化传承”变迁,传播理路从“单一视听”转向“多元融合”,立体勾勒了戏曲艺术的蓬勃景象,在年轻人的世界中荡起涟漪,激扬出文化传承的铿锵力量。

以“对话”为脉动,形塑戏曲传承的“年轻态”话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的艺术魅力似乎常常被限定在“老年人”的生活地界,与年轻人保持了一定距离。而文化艺术的赓续传承只有在年轻人的广泛参与中方能绽放光彩。如今,戏曲综艺节目不断熔注“对话性”叙事语态,通过年轻人“介入”戏曲传播过程,使其与传统文化建构“对话”关系,促进了国粹艺术更好地传承。一方面,青年戏曲演员以“再诠释”方式与经典艺术进行对话。在《最美中国戏》中,邵天帅、张贝勒、吴思等戏曲演员通过对《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作品的演绎,深化其艺术本领的同时,推动经典文化的传承创新。另一方面,青年“好戏推荐官”以“学习”方式畅游梨园世界。李菲儿、杨迪等人以大众化的青年视角领略了戏曲风采,在知识的学习领悟中,推动国粹的普适性传播。

以“体验”为韵律,诠释传统戏曲的“年轻化”表达。在传统的戏曲综艺节目中,“表演”与“观看”似乎有着明晰界限,以致一种莫可言状的“疏离感”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如今,戏曲综艺节目的这种分界线在“沉浸式场景”的“体验性”叙事中得以消解,增强了观众的“强临场性”感知,激活了传统戏曲的“年轻化”阐释样态。《最美中国戏》打破传统戏曲的舞台边界,将“颐和园”作为演出场景,建构了一种契合年轻人心理状态的开放型体验空间。在这个体验性空间中,“好戏推荐官”“园林游客”融入了“临川四梦”等8个主题的演绎过程,推动了戏曲、园林和人物的情境交融,使表演效果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投射出年轻观众对戏曲文化的美好期待。

以“融合”为色调,打造戏曲艺术的“年轻化”传播。置身于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社会,“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主流化趋势。戏曲综艺节目的创新创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在文本叙事以及传播方式等维度注入“融合化”的主流色调,让悠久绵长的戏曲艺术在中华大地上绽放青春之光。一方面,文本叙事的跨界融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旨趣。《最美中国戏》的跨界融合印记无处不在,戏曲形式与真人秀的元素整合、戏曲演员与跨界艺人的多维互动、戏曲故事与时代故事的相互串联……这些跨界内容的再构,与当代年轻人所追崇的拼贴化、混搭化的审美趣味遥相呼应。另一方面,传播方式的融合联动,契合年轻人的媒介习惯。《最美中国戏》既注重电视的视听呈现和微信的软文推送,又不断探索哔哩哔哩等平台的互动传播,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跨时空互通共融的传播效果。

戏曲艺术在综艺节目的烛照下,借由“年轻态”的话语阐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并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意义的“回响”。当然,《最美中国戏》只是戏曲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缩影,我们相信并期待有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曲综艺节目不断涌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高歌奋进中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