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元额度不到5分钟售罄

辽宁政府债券,为何这么受追捧?

辽宁日报 2022年04月13日

本报记者 唐佳丽

核心提示

近日,我省通过中债公司债券发行系统,面向全国84家金融机构承销商发行政府债券。当日,招标开始仅仅5分钟,33亿元的地方债额度就宣告售罄。

政府债券是拉动地方有效投资的主要工具,一般以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当前,国际上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疫情形势有所反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人士投资风格大多趋向保守。

在此前提下,各方热追辽宁地方债,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反映了投资者何种投资预期?

数据指标折射市场态度

业界普遍认为,投资者对地区建设、经济发展的认可程度,与当地政府债券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密切相关,这种关联度,往往通过特定的指标呈现。

“债券发行时间、利率水平、市场认购倍数等数据,就是折射市场态度变化的风向标。”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机构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祁清峰介绍,“统计本次发债时的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市场追捧辽宁债的热度较高。”

以债券发售完成速度为例,按现行地方债发行规定,每批债券“敲锣上市”后的招标时长为40分钟。一般说来,优秀标的,往往是市场的“心头好”,许多机构会提前“埋伏”,适时下手。“辽宁本批次债券,很有市场吸引力,一些机构投资者早有承销意愿。招标刚开始,他们就踊跃跟进,5分钟内33亿元的额度售罄。在地方债市场上,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祁清峰说。

较低的利率水平,不仅能降低发行方的举债成本,有效地提高融资利用率,更是在市场上具有高“热度”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债券市场对辽宁债券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往年度,全国5年期债券发行利率平均水平为3.39%。去年,我省发行的政府债券平均利率为3.33%,已经属于较低利率水平。“而本次我省发行中标的债券利率仅为2.82%,较以往下降57BP(基点 Basis Point)。”省财政厅债务办市县债务管理部部长赵明英分析说,“‘热度’之高,不言而喻。”

此外,我省本次债券发行的认购倍数极高,总投标量超过发行量的30倍,高达991.6亿元。“这一数值,在近期债市属于较高水平。”祁清峰说,“认购倍数是认购量与中标量的比值,认购倍数越大说明需求越火爆,单凭这个数值,也能判断出,市场上的确有一股力量在追辽宁债。”

募资投向锚定“看涨辽宁”

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而且投资者买债后所得利息收入一般都免缴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过,并非所有地区的政府债都会受到认同,地域、募资投向的变化,也会左右投资者的取舍。

“如果某地方债在债券市场上具有高热度,那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当地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相关项目投资预期回报高,资金管理相应规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季认为,此前,南方一些省份地方债热销,就是这个道理。

与我国近年发行政府债券所募资金投向相似,我省也将募集的资金大多用于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以及对冲经济波动压力等项目。如去年,我省发行新增债券323亿元,其中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40亿元,推动321个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落地见效,拉动投资2000亿元以上。发行的196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债券,补充了辽沈银行和37家农信机构资本金;发行的置换债券,每年可减少基层财政利息支出14亿元。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努力,得到金融界的关注。“发行地方债所募资金,对辽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是真正的‘绿色债券’‘环保债券’,这也使投资者‘看涨辽宁’的信心不断增强。”赵明英说。

信心,一再传导。在祁清峰看来,这种颇具延续性的信心,通过本次债券的市场,展现得特别明显。

对此观点,赵明英也很认同。通常,债市投资者的普遍心态是要多投资用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项目,因其社会贡献度高,本金保值安全,且回报收益也相对稳定,让场内资金感觉很踏实。“而本批次发行的是新增一般债券,募集的资金,正是要投向包括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城市老旧管网改造、乡村振兴和生态环保修复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都属于‘百姓期盼、早晚要干’的工作。”

“看好项目对辽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坚信辽宁会加快振兴脚步,坚持做多辽宁的概念,是投资者踊跃承销本批次债券的重要原因。”赵明英总结。

同频共振释放资金效能

政府债券,是财政政策乃至宏观调控的抓手。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强调各地要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

“新增债券已经成为我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提起用好债券促发展,省财政厅副厅长、省债务办主任朱建中很有体会。他介绍,近年来,我省发行的新增债券,尤其是用作资本金的新增债券,充分发挥出杠杆效应及撬动作用,吸引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有效弥补了全省财力的不足。“多渠道资金同频共振,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财政收支矛盾,确保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了全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力量。”他表示。

不过,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朱建中认为,让政府债券发挥更大的作为,应当做的工作仍很多。要想真正做到“用好”二字,就要“选得好、管得住、还得上”。“这其中,放在首位的是选好、选准项目。”朱建中认为,不“撒胡椒面”,重视项目审核把关,严防立项效益差、风险大的项目,坚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才能让珍贵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不断巩固辽宁在债券市场的正向号召力和融资能力。

“有了好项目,还需管好债券资金。”朱建中表示,一方面,省财政厅今年搭建了债券“穿透式”全流程管理平台,着力提高专项债券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还要保证“资金跟着项目走”。今年,省财政厅围绕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任务,滚动储备债券项目,累计向国家申报新增债券项目1392个,债券需求2147亿元,新增债券项目需求和限额比达7.4,真正做到了“项目等资金”。

“在继续采取不同期限差异化发行的基础上,我省还会加大市场青睐品种债券供给。”赵明英介绍,在去年首次通过银行发售柜台债良好尝试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将全面向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放开认购我省地方政府债券,实现财政金融机构以及辽宁中小投资者的合作共赢。

政府债券资金用作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因为起步较晚,目前看,我省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朱建中认为,未来,随着各方认识的提高及主动作为,辽宁地方债的功能效应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