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金盖鸟形玻璃壶。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金链白玉竹节式盒 (阜新辽塔地宫出土)
叠胜琥珀盒。 (阜新辽塔地宫出土)
银菩提树。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朝阳北塔结构示意图。
朝阳北塔现貌。 密檐式辽塔 辽宁地区现存的辽塔,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塔身呈密檐式结构,雕刻有人物图像。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提 要
辽宁是辽代古塔资源较为密集的省份。在辽宁境内,仅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辽塔就有三十四座。虽然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市也有辽塔分布,但辽宁的辽塔与其他地区相比,独具特色。正因为如此,辽塔对于辽宁来说,可谓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辽宁境内的辽塔占国内总数三分之一
微风拂过,塔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余音绕塔,久久不散。古老与现代,古塔和城市,一番别样图景呈献在眼前,而这样的图景在辽宁的一些城市都可见到——在沈阳、锦州、朝阳、辽阳等地的城市中心或偏远农村,伫立着一座座设计精巧、造型相似的古代砖塔,它们有个统一的名称——辽塔。
“目前,在辽宁境内,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塔数量是34座,全国辽塔大约有近100座,也就是说,辽宁境内的辽塔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1/3。”沈阳建筑大学教授陈伯超说。
实际上,对于辽塔的准确数量,学界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因为辽代古塔与金代古塔在结构及建筑风格上极其相似,再加之古代文献记载缺失,所以,对某一座古塔到底建于辽代还是金代,学者说法不一,这也就造成了对辽塔在统计数量上有出入。
尽管如此,辽宁的辽塔数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例,这个结论已在学界达成共识。
辽朝立国共218年(不包含由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这个粗狂豪放的民族不断开疆拓土,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大辽帝国。其疆域辽阔,东起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起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
广袤疆域,却在只占一小部分的区域内,密集建造了大量辽塔,这是因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辽国佛教中心的设置问题了。”研究辽塔多年的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陈术石说,尽管辽代的疆域十分广阔,但其真正的经济、文化中心却集中在辽代“五京”及西辽河流域地区,这一中心区域逐渐形成佛教文化传播中心。
辽代崇佛。当时在辽国一共有7个佛教中心,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和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觉华岛)。
这七大佛教中心,有3个在辽河流域。中京大定府虽然在内蒙古赤峰市,但因为距离辽宁较近,一些学者在统计时,往往也将其归集到西辽河流域这个范围内。
这些辽塔都是谁建的
如果要追溯辽塔的建造缘起,则要回到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
塔在中国的兴起与佛教东传紧密相关。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存放佛舍利的一种独特古印度建筑也一并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种独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几经演变后,就变身成塔。
修建砖石佛塔兴盛于隋唐,位于朝阳市内的北塔比较早,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辽兴宗时再修。另有朝阳南塔以及朝阳凤凰山上的云接寺塔,有专家认为,其塔始建于唐,重修于辽。
契丹族建立辽国后,继承了唐朝的规制,大兴儒学。同样,在崇佛方面,辽朝继承发扬了唐朝宗教文化传统,到了辽代后期,这种崇尚佛教风气愈加浓厚。也正因为如此,辽塔在辽兴宗、辽道宗、辽天祚帝这三朝建造的数量最多。
“辽塔的建造,一方面与辽代崇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辽代皇帝通过建塔的方式祈求护国佑民有关。”陈术石解释说,以辽天祚帝为例,随着女真族兴起,此时的辽国已经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辽天祚帝大肆建塔想要通过佛塔护佑,以求江山永固。
陈术石通过史料对不同地域的辽塔进行对比。他告诉记者,虽然都是建塔,但在当时的辽国,建塔主体却并不相同。这其中,有皇帝御敕建的塔。比如,位于绥中双塔沟塔中的大塔,就是辽天祚帝御敕所建。另外一个建造主体是寺院。陈术石说,因为皇帝崇佛,所以辽代的僧人不仅地位高,受尊重,而且寺院本身拥有大片良田,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再加之寺庙与佛塔往往配套建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寺院就成为建塔主体,比如兴城的白塔峪塔。
还有一部分塔,由百姓集资建造,用于祈求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但这背后也往往有当地官府的影子。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附近的无垢净光舍利塔,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塔湾塔”就属这种情况。
既然古塔和寺院同时建造,那么,为什么1000多年后,我们看到的多是塔而很少见到寺院呢?
“这主要与建筑材料有关。”陈术石说,辽代寺院大多是木构建筑,在连年征战中,木头特别容易遭到损毁,而辽塔则大多属于砖石结构,较为牢固,因此得以在纷飞战火中保留下来,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密檐式辽塔独具特色
虽然都是辽塔,但辽河流域的辽塔与山西、河北等地的塔有一定区别。比如,山西省应县的辽塔是木质结构,因此也被称为“应县木塔”。
辽宁地区辽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塔身的密檐结构。按照形制划分,辽塔共分四种,即:密檐式、楼阁式、花塔式、覆钵式。这四种形制的辽塔,在辽宁地区仅见密檐式辽塔(注:辽宁现存的花塔尚不确定是否为辽代所建)。虽然仅有一种形制,但密檐式塔的建筑技艺已登峰造极。
所谓的“密檐式塔”,就是第一层的塔身比较高大,从第二层起,塔檐层层叠压,呈现密集塔檐。
专注辽塔研究多年的学者郎智明说,密檐式塔是辽代后期建造的一种塔形,虽然在辽塔中较为常见,但辽宁地区密檐式塔的精巧与精致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砖塔虽然用料是砖,但在密檐的构筑中,充分仿照木制造型。比如,塔身上的柱、枋、斗、拱等,与木制造型一模一样。
“建筑物与人物图像的完美结合,也是辽宁地区辽塔的主要特色。”郎智明说,1000多年前,虽然现在的辽宁与河北北部同属辽国疆域,但郎智明在实地探访并比较后发现,这两地辽塔在细节之处并不相同。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河北北部距离当时的北宋较近,因此,在佛塔建造上受中原地区建筑风格的影响。郎智明则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西辽河流域的居民中,契丹族人比例高于河北一带,且当时的契丹统治者在佛教信仰上有别于中原地区所致。
不论原因如何,1000年前的工匠们凭借着对佛教虔诚与高超的技艺,将一幅幅佛像雕琢在砖石上,人像与古塔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成就了今天辽宁地区辽塔的与众不同。
除了密檐式特色外,相较于中原地区,辽宁的辽塔多为实心。在中原一带,一些古塔是“阁楼式”,也就是人们可以进入塔骨,然后顺着楼梯攀爬至塔顶,但辽宁地区的辽塔基本上都是实心的,不过,实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在塔中一般都设置有天宫、中宫、地宫,用来贮藏佛教圣物等。
陈术石表示,辽代建塔,从“阁楼式”塔到实心塔也有一个演变过程。相较于实心砖塔,“阁楼式”塔造价高、施工技术要求高,在同样能够满足宗教活动需求的情况下,到了辽代晚期,越来越多的建筑者开始建造实心塔。
如今,在辽宁,位于城中的辽塔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城市地标,而位于乡野的那些古塔则成为历史爱好者探寻目标。如果要问记录历史有哪些方式,可能辽塔就是其中之一。
(本版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手记:
利用好丰富的古塔资源
本报记者 朱忠鹤
对于辽宁境内的辽塔,我并不陌生。这不是因为我在采写这篇稿子的过程中对辽塔有了再认识,而是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每到一地,若当地有古塔矗立,我都会想方设法去看一看,从古塔细节之处捕捉历史信息。
应该说,古塔是见证和记录历史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且不说古塔本身所具有的珍贵建筑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每一座古塔本身的建造缘由如果进行深入挖掘,都可以扩展到当朝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更甭提围绕古塔延展出来的那些动人传说。
比如说,位于锦州市的大广济寺塔,这座距今近千年的辽塔,在清朝时就是锦州有名的“八景”之一,名叫“古塔昏鸦”。每到黄昏,成群的乌鸦绕塔盘旋,蔚为壮观。几百年后,环绕古塔四周的昏鸦变成了鸽子与雨燕,那些原本绕塔的成群昏鸦则闯入了更为热闹的城市中心栖息。如果就这个现象再认真探究,那可能会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关于历史与环境变迁的好文章。
我之所以举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想说,辽宁本身具有丰富的古塔资源,无论哪个朝代,每一座古塔还可以挖掘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古塔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时将古塔文化补充进去,并运用多种方式活化历史场景、丰富历史内涵,让“古塔游”成为我们又一张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