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严佩鑫
3月20日,在辽阳市太子河区沙岭镇的一家农机维修站里,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院内摆满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维修师傅张晓园正埋头为村民新购置的一台插秧机做检查和加装配件。眼下,正是检修插秧机的高峰期,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为附近村民检修50多台农机。“我们修农机的标准就是让它们接近刚出厂的状态。”张晓园一边指着身后一排排等待检修的机器,一边现场讲解维修农机的要求。
农忙期间,农机需要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及时为农机“体检”,是保障农机安全使用、提升出勤率必不可少的措施。在插秧机大规模使用的农忙时节,维修师傅们也要随时准备到田间地头现场抢修出故障的农机。
“深松的深度一定要有25厘米,大概是这么深……”在沙岭村的一处田边,太子河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边说边用手势讲解,教授村民农机技术。“搁以前,咱农民哪能学到这些新技术啊,全靠自个儿琢磨。”村民刘洋既兴奋又感激,“现在有了农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真解渴啊!”
据了解,今年,太子河区农机化主要推广的项目为深松整地和旱田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将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和补贴发放的方式多管齐下地推广。“由于疫情防控,我们只能采取这种小范围的户外培训。我们也在想办法积极克服困难,推广新技术。”这名工作人员说,目前,他们正积极探索线上培训模式。
太子河区有专业农机合作社15个、农机大户50个,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3%。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更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前种水稻,自己又搭工又搭料,好几天都不一定能干完。现在用机器,一个钟头就完事了!”沙岭村村民王强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