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这些“银发人才”懂技术、精管理、会经营、善创新,而且组织纪律性强,热情高,更有一股拼在一线的激情。他们退而不休、乐于奉献,是潜在的人才资源优势。
辽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银发人才”开发和老科协工作。20多年来,对老科协工作“四个一”制度始终坚持执行。每年都优先安排老科协必要的工作经费,优先安排农业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老龄专项资金等支持老科协实施科技项目,全方位为老科协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一直是辽阳市老科技工作第一要务。为推动“银发人才”开发,辽阳市老科协强化顶层设计,统一目标,统一管理,建立了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统一表彰的工作机制。
夕阳不落幕、奉献情不止。平日里,辽阳市老科协领导班子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实行“一线工作法”。他们中有辽峰葡萄品种研发人、灯塔市柳条寨镇老科协副会长赵铁英,有常年热心环保科普知识宣传的白塔区东兴街道老科协会长叶双民等。在各级老科协会长带领下,辽阳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服务辽阳发展,在实践中老有所为,努力奉献,让夕阳更红、晚霞更美。
四大模式发挥优势
目前,辽阳市创建老科协服务平台、探索推动的“银发人才”资源开发已形成四大模式,成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各尽其能的大舞台。
助企创新,积极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2016年以来已连续6年组织开展百名老专家帮扶百户中小微企业、百名企业老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献策的科技帮企“双百”行动。全市有180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累计帮扶企业347户,帮助企业实施新建项目91个、实施技改105项、研发新产品142个。
科技惠农,倾情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从2016年开始,辽阳市老科协组织1300多人的扶贫队伍,实施“双五百”科技扶贫行动计划,共帮扶1539个贫困户、3139人脱贫。同时还创建了110个农家科普大院、34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农业老专家工作站和12个老专家服务团。辽阳县八会镇八股村中药材栽培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乡镇220户农民种植黄精2600亩,年均产值达7800万元,利润达2600万元。
科普服务,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模式。全市已建成220个科普大讲堂,城区创建46个科普示范社区,同时积极打造“辽阳市银龄行动老年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服务行动,每年组织医疗领域老专家开展健康讲座200场以上,健康咨询、义诊服务1万人以上。目前,全市各级老科协已组建5支科普服务队伍,会员总人数超万人。
建言献策,当好高质量发展“智囊团”模式。辽阳市老科协精心组建一支“老字号”决策咨询服务队伍,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每名会员献一策”活动。6年来,辽阳市老科协先后组织750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协会员参与调研和建言献策活动,共完成调研报告583篇,建言献策稿件1.2万条,近50%被采纳。其中,为企业发展提建议、献良策1420条,多数为企业采纳。
“辽阳经验”全国推广
在辽阳市老科协的组织带领下,辽阳市万余名老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常年活跃在一线,助企创新、科技惠农、科普服务、建言献策,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服务,已成为深受企业看重、农民尊重、群众敬重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
辽阳市创建老科协服务平台、探索推动“银发人才”开发模式的经验,正在全省和全国推广。
1月22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肯定了辽阳市老科协工作,认为辽阳市建立了一系列加强老科协工作的制度,充分调动了老科协和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使辽阳老科协工作充满了生机活力,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2月10日,省老科协对“辽阳经验”进行了通报,认为辽阳市充分调动老科协和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积极推动当地“银发人才”开发,为辽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辽阳市老科协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辽阳市老科协立足服务辽阳发展,率先创建老科协服务平台,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发展,助推辽阳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目前,“辽阳经验”已纳入“中国老科协2020—2021年工作报告”。去年,辽阳市被中国老科协授予“全国助企创新服务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老科协工作十佳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