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创作精品 培养表演名家

我省为传承地方戏曲搭好台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18日

辽剧《春风送暖》舞台照。

本报记者 朱忠鹤

包括评剧、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等在内的我省地方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对于这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省近些年来高度重视,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各个层面的展演,让辽宁地方戏家喻户晓;另一方面通过剧目创作支持、人才培养等为地方戏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几天,大连瓦房店市文化馆馆长、辽剧团团长葛莉莉正在忙着两件事:一个是她正在酝酿一部辽剧大戏的剧本,另一个是准备把剧团创排的小戏《村风送暖》送到省里参赛。

葛莉莉的干劲十足,得益于最近几年我省对地方戏曲的重视。在此前积极扶持的基础上,今后几年,我省将继续保护、传承好地方戏曲,让这些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有良好传承基础

辽宁是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交织的区域,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文化因素为地方戏曲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省文旅厅艺术发展处处长高立军介绍,在此前结束的全国戏曲普查中,我省的评剧、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这4个地方戏曲剧种入选。其中,后三者为辽宁独有地方戏种。

虽然凌源影调戏、铁岭秧歌戏未能入选,但这两个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种广受基层群众欢迎。可以说,辽宁地方戏具有良好的传承基础。

地方戏曲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形式,凝结与承载着这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是这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正因如此,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力度。

除了培养人才、积极参与全国地方戏展演外,我省率先牵头举办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地方戏曲展演,此举有力促进了四省区地方戏曲传承发展。2019年,由我省举办的第五届四省区地方戏曲展演,在沈阳和营口两市共演出11台剧目,基本涵盖了四省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扩大了地方戏曲的社会影响。

去年,我省创新性地举办了“辽宁省第一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全省各地24个艺术团体的28个地方戏曲小戏剧目参加展演,辽宁地方戏在这次展演中集体亮相。

今后几年全力扶持戏曲发展

我省地方戏剧具有丰富的文化、地域内涵。以海城喇叭戏为例,这个流传于海城、鞍山、营口、辽阳一带的民间小戏剧种,源于当地秧歌,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最早起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城喇叭戏曲调喜庆、节奏明快,曲风流畅,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为了让像海城喇叭戏这样的地方戏曲更好地传承下去,我省在举办各种形式展演活动、全方位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基础上,今后几年,将着力构建地方戏发展的新生态,营造有利于地方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具体来说,在扶持地方戏剧重点剧目创作方面,在将有关政策用足、用好的同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出3到5部辽宁地方戏曲精品剧目。

另外,推荐、扶持地方戏曲项目参加中国戏曲音像工程、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评剧艺术节等具有全国性、示范性的戏曲活动。

据了解,今后几年,我省地方戏曲将继续参与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地方戏曲展演,通过戏曲这种文化形式,向外传递我省悠久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