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核心提示
海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按照鞍山市委工作安排,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着力抓发展、促振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将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作为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全市坚持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一起抓,不断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为振兴发展新突破蓄能增势,努力推动形成以更多高质量项目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今年,海城市力争实现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41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的发展目标。
抢先抓早
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总投资8.2亿元的辽宁隆承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洁净钢用镁质功能耐火材料项目,目前正在全力平整场地,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5.8亿元,年利税2亿元;
总投资3.9亿元的海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础已完工,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部分设备已进场安装,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30万吨,年发电量1亿度;
总投资1.25亿元的海城市恒盛铸业有限公司2机2流异型连铸机项目,厂房主体已改造完成,部分设备正在安装,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
初春时节,穿行于临溟大地,海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热潮扑面而来,一幅幅干起来、比起来、拼起来的画面让人为之动容。
一个个重大项目紧张有序开复工,这些场面的出现,是海城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先抓早,以更足劲头、更浓氛围,积极主动谋划储备项目,坚持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一起抓产生成效的生动体现。
变“猫冬”为“忙冬”,海城市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克服季节性因素影响,去年10月份便开始梳理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全市及各地区的重点项目逐个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启动前期手续办理。特别是海城市主要领导还通过采取召开项目手续办理工作调度会、深入企业一线现场办公等方式,率先垂范帮助解决企业运行及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虎年伊始,海城市就以“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的劲头,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大会,释放强烈信号,强化全市上下“项目为王”理念,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形成万众一心抓发展,众志成城促振兴的浓厚氛围。
“海城已到了振兴发展的紧要关头,如果我们不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就会缺少生命之氧;如果我们不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就是无源之水;如果我们不加快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海城市委主要领导的讲话掷地有声,反响强烈。
坚定信心、重燃激情、提升能力、担当作为!海城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服务企业、狠抓项目的高潮。
海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纷纷带头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和重大招商项目、开工项目、“飞地项目”推进建设等,积极牵头推动。同时,各开发区、镇(街)也纷纷成立工作专班,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将责任层层压实,分领域、分战线确定目标、细化任务。此外,全市各部门积极密切配合、加强协同,按照职责和工作链条“啮合式”开展工作,一条条优化环境、服务项目建设的“流水线”纷纷形成。
精准服务
为项目达产铺路搭桥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努力招引来的投资项目,说到底只是阶段性目标,项目快速建成投产、产生效益,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才会得到充分释放。
为此,海城市从建立完善项目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包保服务体系、打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方面积极发力,全力抢时间、抢进度、保质量,精准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达产见效,持续为高质量振兴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建立完善项目工作体系。海城市按照“条抓块统、条块结合”原则,建立项目建设“1+3+N+28”工作体系。“1”为市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按月调度推进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为社会投资类、城建类、工业“四改”项目三个专项推进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牵头分类推进,每半个月调度一次;“N”为市直部门推进组,按分管领域分别牵头本行业相关项目,根据项目需要由分管副市长不定期调度;“28”为2个开发区、26个镇(街)推进组,全时推进落实项目任务。
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包保服务体系。海城市针对今年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全部建立“项目管家”包保服务体系。其中,市级领导包保主要针对工作分工及包保镇(街)开展;市直部门包保主要针对行业管理及问题导向开展;镇(街)包保主要是针对属地管理相关内容开展。
打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海城市将按照“全面实现合规开工”要求,变审批服务为审批任务,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审批、容缺审批,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同时,按照“1+3+N+28”管理体系确定的推进组牵头部门,对本组负责的重点项目逐一建立项目审批横道图,用亮灯形式显示手续办理情况。此外,市直各审批部门积极保障项目建设要素条件,加速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破解能评要素制约。海城市将充分发挥能评要素的稀缺资源作用,高效有序把好能评关口,指导企业高水平编制能评报告,确保加快节能审查速度,提高通过率,既实现高质量项目加速审批,又坚决遏制低效高耗能项目蒙混过关。同时,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引导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项目质量,推动能耗强度下降。此外,务实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统筹开展能评、环评工作,谋划一批工业“四改”项目。
着力提升项目工作整体水平。海城市将紧紧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开展项目谋划,对向上争取资金类项目,抓紧聘请专业机构谋划包装,做到谋划储备项目精准、精确。同时,充分挖掘项目潜力,加强入库业务指导,全力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入统存在的各类问题,推进开工项目及时纳入统计并加快建设。
聚力招引
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翻看海城市2021年招商引资成绩单,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储备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六项指标完成情况均位列鞍山市第一位。其中,全市签约项目63个、落地项目40个,引进域外资金66.19亿元,同比增长23.1%。
今年,海城市还将从建立和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明确产业定位和重点方向、全面提升招商项目质量等方面重点发力,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持续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建立和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海城市积极推动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统筹把控,各开发区、镇(街)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具体落实推进的招商引资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招商制度保障,优化招商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全市力量,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富有活力、服务精准”的招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明确产业定位和重点方向。海城市将紧紧围绕全市的产业定位,从强链、延链、补链出发,重点围绕菱镁及深加工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主导和新兴产业链以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商贸服务产业集群、文化康养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招商选资。
全面提升招商项目质量。海城市将从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提升土地承载力(容积率、投资强度)、项目税收贡献率(税收产值比)、能耗产出率(产值能耗比、税收能耗比)等全方位、多角度评审项目,全面提升招商项目质量。同时,建立签约项目会审制度,各开发区、镇(街)将把拟签约项目统一报送至商务局,由商务局提请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审,会审通过后,项目方能进行签约,重大项目需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执行。
组织开展好重点招商活动。海城市将积极组织参加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洽会、鞍商大会等省市组织的招商活动,谋划并组织召开好首届海商大会。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适时组织召开好菱镁、纺织服装和市场采购贸易等主题招商推介活动。
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海城市将建立海城市招商服务云平台管理系统,用现代科技助推招商引资。其中,围绕全市主导和新兴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全面掌握项目信息、土地储备、闲置厂房等招商要素,实现招商项目的储备、在谈、签约、落地环节全程无缝对接、精准跟踪和高效推进。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督导。海城市将深入落实“市主要领导月调度、分管领导半月调度、主管部门周调度”的督导机制。同时,强化招商工作通报考核,压实各镇(街)主体责任和开发区主战场责任,以责任压实推动工作落实。此外,按照年初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指标,每月通报各开发区、镇(街)招商任务完成、项目签约落地与资金到位等情况,每季度进行排名,年底进行总考核排名,对招商引资进行总结评比表奖。
组织开展好招商培训。海城市将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多部门联动组织好招商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将招商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市招商队伍专业水平。
优化环境
打造投资兴业洼地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产业项目攻坚和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最重要的抓手。只有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生态,人才才会加速集聚,项目才能纷至沓来。
基于此,海城市始终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作为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全力加快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客商投资洼地。
海城市以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县级市”为目标,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速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去年,海城市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的3个县之一。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今年,海城市还将从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发力,全力实现营商环境大改善、大提升。
海城市将坚持“新官理旧账”,对历史遗留的各类政企矛盾纠纷逐个建立台账,组建专班攻坚,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政府部门严守承诺、严禁失信违诺,自觉做诚实守信的坚定践行者、维护者,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同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与此同时,海城市将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以公正监管保证公平竞争。同时,探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让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即享即兑。
此外,海城市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数字赋能倒逼改革,优化政务流程,推进业务协同,提升政务效能。其中,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支撑系统,聚焦只提交一次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全面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辽事通”应用水平,高频政务服务清单内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同时,以“一网协同”倒逼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协同联动等。
海城市正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为振兴发展赋能增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