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博物馆一角。本报记者 杨 竞 摄
本报记者 杨 竞
3月12日晚,《2022中国诗词大会》第八期节目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在所有上场的选手中,一位68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更吸引人的是他讲述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珍藏的20世纪60年代沈阳制造的“红旗2号”导弹——“功勋导弹”背后的动人故事。讲辽宁故事的这位老人是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原副馆长侯占山。
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侯占山说,“我的老家在沈阳,沈阳是‘共和国工业长子、机床的故乡、重型机械的摇篮’……10年时间我全程参与了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设,前往全国各地收集了1万多件藏品,这些藏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看见每一个藏品都像一朵朵永不凋谢的工业之花,有着工业的清香。”
侯占山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作长达10年之久,最难忘的是他参与征集了1万多件工业藏品,每一件藏品中的工业韵味都让他难以忘怀。因为,藏品里饱含了工人的汗水和智慧。
讲起中国工业博物馆,侯占山如数家珍,他说,中国工业博物馆由原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厂原址)改扩建而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收藏工业藏品1.86万余件,被国家定级的三级文物有154件,一般文物有165件。博物馆以中国工业发展脉络为框架,对中国近代工业历史文物和资料进行收藏与保护。这里有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中国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中国第一台万能钻床、中国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中国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中国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等等。
侯占山说,有一枚在某导弹基地服役近40年光荣退役的“红旗2号”导弹珍藏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红旗2号”防空导弹,肩负着保卫新中国的使命。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辽宁的工业文化?
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大省、老工业基地,辽宁有近百年的现代工业发展史,工业遗产种类丰富,辽宁的工业文化底蕴要比国内其他地区更为浓厚,比如我们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利用好工业遗产与遗址,发挥辽宁工业文化的价值,讲好辽宁故事,续写新时代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