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事业 赋能乡村振兴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曹洪滔 林常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文化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承担着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命。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以文化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推动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协同发展不够,文化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尚无法满足乡村居民和各类主体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就要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协调、协同,以乡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资源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来源和精神家园。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文化资源价值的发挥。推动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要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凝炼精髓、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具化载体,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景观遗迹和曲艺文化等保护发掘,强化乡村振兴的文化积淀。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中,强化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要加强乡土文化与乡村公共文化的融合,以创新内容、创新展演、创新体验等方式开发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创新文化的衔接、社会文化供给和乡村居民文化需求的平衡,增强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人才涵养与引育,盘活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力量,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并盘活乡村振兴人力资本的重要抓手。要培育挖掘、用好盘活基层文化人才,既要盘活“存量”就地取“才”,也要广泛引进、培育挖掘,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要加强文化人才教育培训,通过文化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聘用聘任等方式培养人才,通过文化技能竞赛、基层或者专家推荐发现等方式培育人才,通过文化研究基地、平台建设吸引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人才不断涌现。要发挥政府人才涵养的主导作用,在乡镇干部中配备文化专职干部,在行政村配备文化服务人员,在干部下乡活动中优先选拔文化科技人才,在各类志愿活动中遴选文化志愿人员,以此推动乡村文化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激活基层文化细胞,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转化,提升乡村振兴的产业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乡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转化,是发挥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降低文化事业发展对财政供给的依赖程度、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推进文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有助于强化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根基,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中推动产业繁荣发展。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将农耕文明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赋予新内涵、新形式,实现地域文化市场化运作,不断推出精品,扩大乡村文化影响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要探索完善市场文化产品向公益性文化产品转化的政府采购和资助机制,以乡村文化事业发展助推文化产业繁荣。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培育和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以文化事业涵养文化产业,为乡村文化产业拓展文化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投融资机制建立与完善,激发乡村振兴的投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乡村振兴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因此,应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为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持续性投入,设立专项配套资金,为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要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创新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为文化事业注入创新动力。要探索以文化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等,激发投资乡村振兴的热情。要加强乡村保险市场培育、信贷担保体系完善、融资,提供文化建设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等措施,以积极的政策机制促进并保障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