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保面积 耕地提质量 产量求突破

——铁岭持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11日

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黑土地保护工程正在施工。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宝力农垦集团一分场常丽君家的水稻亩产达到1300斤。本文照片由关兴摄

本报记者 李 波

核心提示

作为我省的农业大市,铁岭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规模均保持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铁岭市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自加压力,狠抓落实,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的工作要求,细化实化为确保播种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和粮食产量求突破的具体行动。

不减少

播种面积达到737万亩以上

“大豆扩种指标不仅要分解到乡镇、村屯,还要把每一亩都落实到具体地块上。”

在开年后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铁岭市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的工作要求,分解成一个个可落地落实的“小任务”,一落到底。

稳产量,首先要稳住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今年,铁岭市提出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要达到737万亩以上的工作目标,其中,新增大豆播种面积2.4万亩。

为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铁岭市将粮食作物播种的各项指标全部列入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明确考核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重要参考,明确考核结果直接与农业专项资金的分配挂钩。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大做强农惠农文章,全力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生产者补贴、种植收入保险、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等政策,确保农民种粮不吃亏。

针对大豆生产中“单产低、效益差,农民不愿种”的现实情况,铁岭市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及时调整大豆生产者补贴、落实耕地轮作补贴,并鼓励具备种子研发能力的大豆制种企业增加科技人员储备和科研投入,集中力量研发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针对扩种大豆挤占玉米种植面积引发的“粮油争地”矛盾,铁岭市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向发展大豆间作种植倾斜,引导种植户建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和大豆绿色生产示范区。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大豆扩种任务,铁岭市委主要领导还提出了明确要求,扩种大豆不仅要确保播种面积,还要制订亩产标准等可考核的指标,扩种大豆要用实际成效说话。

有提高

建设高标准农田80万亩以上

3月5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如期而至。

这一天,在昌图县亮中桥镇,未闻春雷始鸣,却听机器轰鸣。全镇21个村的黑土地保护工程全部开工,打深井建井房、修农涵建农桥,施用商品有机肥、治理盐碱地内涝,仅东兴村就新打机井24眼、新建农桥7座。据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介绍,“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今年东兴村种地就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

铁岭市主动对标“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在耕地保护上,严守耕地红线保粮田,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菜和饲草料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全部用来种粮食。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955万亩耕地保护任务,铁岭市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形成完备的市、县、乡(镇)、村四级管理保护网络;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完善日常监管机制,抓好摸排工作“回头看”,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大棚房”问题反弹等现象。

在耕地质量建设上,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性耕作等重点项目。按照确保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拨付进度与工程建设进度相匹配的要求,铁岭市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农田80万亩以上,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8万亩;围绕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70万亩;以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为基本特征,实施保护性耕作188万亩。

求突破

力争粮食总产量超过39.6亿公斤

“去年种了200亩,两台机器一起干,种两天、收两天就完事了。”说起种玉米,铁岭县蔡牛镇靠山村的青年农民赵剑一脸轻松。

然而,当他从一籽落地讲到万粮归仓,记者发现,铁岭农民种玉米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条高度市场化的玉米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以全国十佳农民赵玉国创办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和益海嘉里、国投生物等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周边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贸易企业等市场主体精准嵌入其中。当农民携自家承包的土地加入其中,就融入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知不觉间就实现了增产增收。

一条市场充分竞争、创新活力迸发的玉米产业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而培育壮大这样的产业链,则需要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今年铁岭市在提出粮食总产量要达到39.6亿公斤以上的工作目标时,也在种业振兴、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基础性工作上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适用耕作新模式,不断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制定《铁岭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市农科院全年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900人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新技术10项以上;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带动民间资本向农业机械化投入,做好先进实用农机的更新换代,推动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以上;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确保本地区不发生大规模农业重大灾害。

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踏踏实实做一些短期看不到成效、有利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铁岭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