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 办学37年 培养人才5700多人

辽阳有个西藏班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08日

精彩的3D打印课程吸引了男孩子们的好奇心。

学生们在校园里新建的雪道上学习滑雪。

生病的仁旦在张晓姝老师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好了起来。

学生们跳起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民族舞蹈。

精彩的节目,让学生们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兴奋地等待演出的学生们。

崔日淑老师(左)为即将登台演出的学生整理头饰。

身着节日盛装的西藏班学生。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文并摄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总书记的讲话在辽阳一中师生间产生强烈反响。辽阳市第一中学负责西藏班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李晓妍说:“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中去。”

辽阳市第一中学是全国首批开设内地西藏班的学校。从1985年接收首批西藏学生以来,办学37年,累计为西藏培养了5700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回到了西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几天前,是藏历水虎年新年,全校665名藏族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吃糌粑、穿藏袍,一起跳锅庄舞,用欢歌笑语奏响了新征程上的迎新曲。初中一年级的仁旦今年13岁,他仰着笑脸对记者说,他有两件事特别开心,一个是这里的老师像阿妈,还有一个就是他们有两个新年可以过,一个是春节,一个是藏历新年。

在辽阳一中工作了34年的李晓妍,自从当上西藏班的老师那天起,每年的农历春节、藏历新年她都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她说:“虽然这些孩子远离自己的家乡,但来自父母那份关爱一点也不能少,我们既要做老师,也要做父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