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未来,科技人才如何用?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怎样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热点话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科技人才如何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深有感触:“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竞争。”
“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秉持科学精神,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袁亚湘呼吁,一定要营造好环境,让科技工作者真正安心去做研究。
如何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潜心工作、大胆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科技委副主任胡胜云建议,应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
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布局更加明晰。
“创新是命运所系、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所特级专家董胜波认为,实现科技创新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认为,需要一个稳定支持的机制,使稳定支持和项目竞争达到合理的平衡。
怎样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5G引领、核电出海……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的诸多领域走在了前列,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旋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要进一步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助力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说。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认为,要想在未来不管是科技还是产业的竞争中能够有竞争力,就必须走科技自立自强这条路。
记者 胡 喆 董瑞丰 田中全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