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拢光 照耀路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04日

本报评论员

辽宁,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60年前,8月15日,22岁的雷锋在执行任务时不幸殉职。在此之后的1370天里,雷锋精神在辽宁这片土地上孕育、成长、发展。

60年,一个甲子,时光荏苒。

如今,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持久传播,蔚然成风,雷锋的名字,已经化为我们的名字。

从1962年起,60年,我们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辽宁日报》,细数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又一位学雷锋的英雄楷模,雷锋精神已是辽宁人“价值DNA”链条上的“最强基因”。我们找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沈阳市沈河区房产“110”房屋维修中心的夏云龙团队,他们全年365天24小时随时待岗,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我们找到了营口市交通警察支队的张学军,24年前,他在沈大高速公路处理事故时,为救助7名遇险民工挺身而出身负重伤,被誉为“欧阳海式的交通民警”;我们找到了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敬老院院长张启东,自18岁走上工作岗位,40多年来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我们找到了来自锦州的冲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吴筱屿,她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与疫情、死神拼搏奋战……在与这些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人物对话、交流中,通过时空的撞击,不断听到雷锋精神的回响。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那是因为,“雷锋精神”是在为国家建设、在为人民服务中孕育锻炼成长起来的,是从扎扎实实的工作中来,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雷锋精神,人人可学”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他的伟大正因为他的平凡。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牢记嘱托,奔跑追梦;传承接力,奋力前行。一个个新时代的雷锋传人,正把自己和辽宁振兴发展大业紧紧融合在一起。

202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发出了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全面动员。

辽宁,面朝大海,坐拥青山,黑土铺地,钟灵毓秀。

辽宁是共和国工业的奠基地。如今,这里更是一片正在孕育生机、积蓄力量的热土。非奋斗不足以成其事,无精神不足以发其新。辽宁振兴滚石上山,雷锋精神与时偕行。历史雄阔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开去,而雷锋精神将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最磅礴、最澎湃的精神力量。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辽宁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平凡的劳动者都是振兴力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需要每一个人都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关键时刻挺身担当,工作岗位上创新实干,攻坚克难中肯“钻”能“挤”,以闯关夺隘的气势、舍我其谁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劲头,汇聚拼搏的力量、传承奉献的品质、激荡进取的锐气,厚植不忘初心、不改恒心的精神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呼唤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更需要全体辽宁人的共同努力、奋勇前行。

在平凡的岗位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

让我们聚拢4300万束光,一起,照耀前行之路。未来,徐徐展开的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图景必是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