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常新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04日

赵  雪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时指出:“如果13亿多中国人、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雷锋生命的长度只有22年,但雷锋精神让这个短暂的生命延展出无限的厚度,闪耀着别样的光彩。在三洞桥派出所民警的身上,就闪耀着灼灼不息的“螺丝钉”的光芒。

跨越几十年的时间,雷锋精神之所以永不褪色,就在于雷锋精神体现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品质。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无论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雷锋都始终坚持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作为自己毕生的人生信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崇高品质,雷锋精神才能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翻阅历史,奉献似乎是辽宁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许多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在辽宁,成长了一大批产业工人。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才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历史上1000多项“第一”。如今,这种奉献精神也传承了下来,很多像包大伟这样的普通人将无私奉献融入到了他们的职业里,生命中。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奉献者是无私的、崇高的人。

他们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不求回报,他们的精神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也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激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虽然派出所的老房子早已经不在了,包大伟还是开着警车带我们找到了当年克俭派出所的旧址。这里现在也是他的片区,很多认识了几十年的老邻居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包大伟说,克俭派出所的名字已经改变了,民警们的名字也都改变了,但雷锋精神永不会变,这里的“雷锋故事”也将会永远延续下去,常做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