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省实施2020个产业帮扶项目,16.18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

密织“防贫网” 端稳“增收碗”

辽宁日报 2022年03月04日

本报记者 胡海林

春节过后,拿到5万元贷款,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营子乡的刘美华忙着翻修两处鸡舍,准备把养鸡规模扩大到1500只。她说:“光脱贫不行,还要更上一层楼,过上好日子。”

刘美华一家6口只有1人有劳动能力,雪中送炭的系列帮扶政策,不仅让刘美华家实现脱贫,也让她自信起来,笑容多了。

发生在刘美华身上的变化,是我省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是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色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苦卓绝的攻坚任务,我省坚持用好“指挥棒”,配强“突击队”,坚持苦干实干,凝聚强大合力,矢志不渝打硬仗。最终,15个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1791个贫困村销号,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脱贫之后,更要守住脱贫成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定1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严监测勤帮扶,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做到返贫人口动态清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关键看产业。发展产业既是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主要依托,也是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和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

产业铺路,增收有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青椅山镇碱厂沟村村民刘艳,因给丈夫治病欠下不少外债,在驻村工作队和当地镇村干部的引导下,几年间建成了一个占地11亩的榛子园,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去年,在多方帮扶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她又购买并经营起一个3亩多的葡萄园。谈起收入,她笑得合不拢嘴,“真是一年更比一年强”。

去年,我省多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推进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五小产业”,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促进一户多业、多渠道增收。全省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20个,共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3.4亿元,项目覆盖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22.94万户,受益人口达52.15万。

常言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