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影响了几代人

辽宁“评书四大家”火遍全国成为时代记忆

辽宁日报 2022年02月16日

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袁阔成、单田芳(从左至右)。

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本报记者 杨 竞

提要

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手帕,一个说书人讲古今故事,道世间冷暖。评书的出现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评书是曲艺的一种,以中国传统口头讲说为艺术表演形式。

辽宁是评书大省,营口的袁阔成,鞍山的刘兰芳、单田芳,本溪的田连元,这四位在全国叫得响的“评书大家”都出自辽宁,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他们表演的评书《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影响了几代人。为什么辽宁评书会出现这么多火遍全国的人物?作为评书表演艺术家,他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评书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他们对中国评书艺术发展作出过哪些重要贡献?

“评书四大家”集中在辽宁出现与辽宁工业发展领先其他地区有关

唐代出现了一种曲艺表演艺术和评书的表演方式很相似,这种曲艺形式被称为“说话”。我国北方地区的评书,则起源于清朝初年,评书真正在辽宁盛行,是1949年之后的事。

新中国成立前,大量的曲艺人都在京津两地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曲艺人则来到辽宁。这与当时辽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关,当时辽宁的工业发展领先其他地区,从而孕育了评书市场的发展。以鞍山为例,据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鞍山评书》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赵玉峰、黄福财、张殿山、张树岭、黄秉刚、杨呈田、石长岭、张香玉、杨田增、孙慧文、王全桂、杨田荣、张素钧、萧浩然、周洪海等书曲艺人相继进入鞍山,政府组织成立了戏曲协会,有计划地安排这些书曲艺人在市内六个书曲茶社轮换演出。这些书曲艺人多数是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艺人,只有张素钧与萧浩然为专职评书艺人。成立戏曲协会后,鼓书表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说的部分情节紧凑,唱腔的部分反而放在次要地位。这时候的评书段子大多是传统书目,随着鼓书艺人改说评书,一些鼓书书目被带到评书中,鞍山评书从那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第一代鞍山评书艺人是京津等地的26位知名曲艺家,在他们的带动下,鞍山的评书创作和表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鞍山市曲艺团有156名书曲艺人。1956年,杨田荣在茶社和电台播讲新评书《三里湾》,为鞍山评书名扬全国奠定了基础,上世纪50年代末,《人民日报》以醒目的标题赞誉其为“中国说新书的一面旗帜”。

由于鞍山的评书市场极其火爆,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一些评书艺人干脆就在鞍山落户,这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评书大家单田芳和刘兰芳。他们分别于1958年、1959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并将鞍山评书推向巅峰,誉满全国,鞍山才有了“评书之乡”美誉。而袁阔成于1958年加入营口市曲艺团,田连元于1959年从天津被招入本溪市曲艺团。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说,评书大家集中在辽宁,主要原因是辽宁的城市化特性和工业城市产业工人多。上世纪50年代,鞍钢有10万名职工,许多职工的业余生活就是以到茶馆喝茶听书为主,工人们下班去茶社听书是一种时尚。当时娱乐方式匮乏,大家对听评书有很大需求。

带头说新书,开电视评书先河“评书四大家”在新中国评书发展中作出贡献

四位评书大家在艺术上各有千秋,在他们身上,有着从民间说书艺人到评书表演艺术家变化的典型印记。可以说,作为评书表演艺术家,他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评书艺术发展演进的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评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阔成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以擅说《五女七贞》而著名。他自幼随父习艺,后拜金杰立为师,并得到陈士和的指点。14岁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1949年后带头说“新书”。“新书”即革命题材评书,袁阔成有开拓之功。《小二黑结婚》《红岩》《赤胆忠心》《暴风骤雨》《林海雪原》等一系列新评书,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在艺术表现上,袁阔成率先撤掉桌案,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气、音、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他借鉴话剧、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评书的表现力,为创新评书艺术进行了可贵的实践。

2021年9月10日,“曲苑流芳”——刘兰芳评书专场展演在沈阳举行,刘兰芳携多名弟子同台献艺,获得观众热烈欢迎。刘兰芳是从学习东北大鼓转为评书的,她告诉记者:“说和唱是一回事。我受到母亲的熏陶,自幼学习东北大鼓,后来拜杨丽环为师学西河大鼓。就这样说说唱唱,15岁时进入鞍山市曲艺团。”自1979年起,她的评书作品《岳飞传》《杨家将》《红楼梦》等家喻户晓,其中《岳飞传》更是轰动全国,影响海外,成为几代人共有的文化记忆。

电视评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喜剧色彩浓厚,深受观众喜爱。1985年,田连元以长篇评书《杨家将》登上电视荧屏,开电视评书艺术之先河,在社会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每年有数十部长篇评书在电视中播出。

2019年11月29日,田连元评鼓书专场展演在沈阳举行,田连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评书自出现至今,千年未衰,而且始终是紧跟着时代步伐前进的。以田连元说过的《杨家将》这部评书看,这部评书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后来经历各个朝代逐渐演变丰富,才变成今天的面貌。

单田芳的评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大多数北方地区家庭每晚必听的节目,上自耄耋老者,下到刚会走路的幼儿,在最精彩处听到那声“且听下回分解”后总是意犹未尽,期待着新一天的评书内容。单田芳在鞍山生活了40年,曾是鞍山市曲艺团的副团长,他于1955年到鞍山,先在鞍山的茶社里说书,短短两年,他就成了鞍山评书界的红人,他的《隋唐演义》和《明英烈》火遍鞍山茶社。改革开放后,他的作品《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民国风云》《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等又火遍全国,征服了亿万听众,他的声音成了时代的记忆。

单田芳还播讲红色题材评书,他播讲的《贺龙传奇》共400集,同样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评书不会衰亡,只是改变了形式“评书四大家”始终将传承、创新放在第一位

“匠人”和“艺术家”的区别, “匠人,就是会了一门手艺,也很熟练,不断地重复着去再现……艺术家不一样,艺术家对艺术不断地突破,不断地攀登新高度,一辈子也不满足,不满意。在艺术家心里,艺术始终是第一位的。四位评书大家就是始终将传承、创新放在第一位的艺术家。

袁阔成把评书“杂言传播”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他的评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有具体形象的故事,成了很多人心中最初的道德标准。他在自己的评书作品中,加入他个人对历史人物的点评和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袁阔成的女儿袁田谈到父亲时说,他的艺术创作很严谨,当年他为了讲好《三国演义》,曾到赤壁、白帝城等地体验生活。他认为要对历史人物吃透了,才能表演好。

有人说,评书的红火已成为过去时,经典的段落定格在曾经。但刘兰芳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评书已经换了一种形式依然活跃。在网上听评书的人日益增多,她的评书《新岳飞传》在网上的收听量已破6亿,评书《杨家将全传》也有1.3亿收听量。在线下,新编短评书《大孝惟忠》已演出50余场,每场爆满,且观众以年轻人为主。

评书的发展也是田连元最关注的问题,十几年前,田连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思考过网络时代评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评书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更好的论断。事实也证明如此。从喜马拉雅APP上搜索,他的评书点击量少则千万,多则数亿人次。他认为,只要人类还说话,评书就不会衰亡,因为它是说话的艺术。

如今,四位评书大家中袁阔成与单田芳已故去。刘兰芳和田连元都是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是两位艺术家的责任,他们依然活跃在艺坛上。2020年,在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刘兰芳评鼓书专场展演活动上,她同徒弟们同台演出,她希望通过不断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曲艺。现在刘兰芳有40多名弟子活跃在全国曲艺舞台上。

田连元不仅是一位评书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评书理论家。2019年,他出版了《评书表演艺术》一书,这本30万字的著作从评书概述、评书要义、评书的起源、评书的形式、评书的创作、评书的结构、评书的情节设置、评书的表演等方面对评书艺术进行了深入论述,填补了评书艺术理论领域的空白。历来,所有的说书人对徒弟的传授都是从感性出发,从经验道来,但田连元要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部著作总结和概括了中国评书的来龙去脉,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千百年间,中国评书的精神追求。

艺文志:

“评书四大家”的艺术成就

袁阔成 (1929年-2015年),评书表演艺术家,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说评书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刘兰芳 1944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1979年,她播讲的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后又编写播出《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

田连元 1941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评书表演艺术家。1966年3月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1985年《杨家将》在电视台播出,荣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创作奖,在全国曲艺大奖赛获表演一等奖。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曾任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单田芳 (1934年-2018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评书表演艺术家。1988年,出版了长篇评书《白眉大侠》。1990年,他的评书《百年风云》,听众多达6亿人。2002年,录制了电视评书《白眉大侠》续集。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评书) 。2011年,其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正式发售。2012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